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走上正途贵在正心

2009-10-14 14:0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傅佩荣
不能正心,则“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主体自觉能力无法发挥作用,又怎么走上人生正途呢?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大学·传七》)

诚意的下一步工夫是正心。当我们的意念与动机已经做到诚挚无欺时,接着就要由内而外,准备迎接挑战了。面对外界的环境,我们的心理状态容易受到影响,而无法保持平衡正常。《大学》提到四种不恰当的心理状态,就是:忿怒、恐惧、好乐、忧患。

忿怒来自对某些现象觉得不平,但是这些现象是否“理有必然,事有必至”呢?或者,是否我们由于资讯有限而判断失误呢?从我们的角度与立场来看是错误的,从不同的角度与立场来看却未必如此。因此,古今许多贤哲劝人在忿怒时不要轻易作出决定。忿怒使人冲动,就是冲向行动而无法顾到冷静的思考。

恐惧的原因很多,除了外在的具体威胁,如洪水猛兽与凶残之徒,还有内在的想象力配合运作,如妖魔鬼怪与太空异形。在此,想象力所占的比例较高。以死亡来说,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死亡的想象。自古以来,没有人是不死的;这既是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又何必担心呢?担心又有什么用处呢?可以,想到一旦死亡,就须离开现世所拥有的一切,未免让人觉得不舍,而对死亡深自戒惕了。因此,若有正确的理解,恐惧可以化解于无形。

“好乐”是指嗜好喜爱,贪图某些享受以致沉溺其中。这是受到外在的诱惑,往往是感官的刺激,而认定人生的目的即在于此。有些人嗜赌成性,流连忘返;有些人酷爱杯中物,不醉不归。在酒色财气的世界里,又怎能奢谈什么“正心”呢?

最后,“忧患”也会造成困扰,使人无法正心。儒家强调的忧患意识,主要是忧天下无道,忧万物生育之不得其所。若只是为了个人的出处进退而忧,则非儒家之所为。

总之,不能正心,则“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一个人的主体自觉能力无法发挥作用,又怎么走上人生正途呢?

(责任编辑:大成至圣)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