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儒家思想中的君子品格和内涵

2010-03-08 15:5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李世高
孔子把君子的品格和天联系在一起,认为君子的品格是来源于天的。君子就是具有完善的人格的人。君子是对于社会和人类敢于自负的责任,具有担当精神的人。
儒家思想中的君子品格和内涵
君子在我们的文化中,是一个非常常用的称谓。在我们一般人的观念中,君子是具有完善的人格的人。讲礼貌、讲义气、行仁道、有修养有正气的人被我们称为君子。而反之,则是被称为小人。
 
而这种君子观念的特色的形成,主要来源于论语。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非常的多。同时通过论语对于君子的阐述,君子的观念就深深的融入到了中国文化之中,也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和思想。对于中国人的人格世界的构成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当然,君子的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是早已存在的观念。比如在诗经和尚书中就经常提到君子。如:“君子所其无逸。”(《尚书》)又如大家所熟知的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等等。而这个古代的观念经过孔子与其弟子的阐述,变的更加的常用和流行,同时也被赋予了一些更为丰富的内涵。
 
我们先从论语的开卷第一句话中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来谈起。开始孔子讲到学习的快乐,讲到朋友之间的友情和欢乐,接着就就讲君子。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学习、快乐、君子观念的非常的重视。我们大都免不了在别人不理解或者误会的时候,会感到很生气,而孔子则是告诉我们,“人不知而不愠。”则是“不亦君子乎!”在这种情况下,做到不生气抱怨,就可以说是君子了。这种行为即是君子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具有君子上午修养。当然也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因此孔子认为具有这种素质的也可以说是君子了。我们也知道,在易经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是自强不息的,就如同天地健动的运转一样,因此君子也是效法于天道的。从以上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君子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同时也是和天道联系在一起的。
 
孔子经常提起君子这个名称。在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非常的的多。对于君子,孔子更是赞誉有加,对君子的涵义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诠释。虽然君子的观念在古代也早已经形成。大概首先用来指有职务的人,慢慢地也变成对于有修养的人得称呼。到了在孔子,君子含义变的很清晰,主要是用来指有道德、有修养的,具有完善人格的和高尚的情操人。他人以及其弟子也称孔子为君子,同时孔子也数次自称为君子。对于在位的人也还是有称为君子的,孔子对于这种因为地位而称为君子是有所批评的。但是当时君子因为地位职务的意味成分已经是很少了。就象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以道德为标准的这种君子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当代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现在人们的君子观念和孔子的君子观念差不多。我们来通过对于论语中君子的分析和考察,理解孔子的君子观念和君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
 
在论语中,孔子从很多的角度来论述了君子的含义。我们首先从君子的本质来讲。孔子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我们知道“仁”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的观念和价值。孔子认为“仁”是君子的本质所在。意思是说,君子离开了仁,怎么还能称为君子呢?当然就不是君子了。君子是一刻也不离开仁的,与仁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又说“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