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儒家思想中的君子品格和内涵(4)

2010-03-08 15:5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李世高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八佾》)比如体育的竞赛的射箭,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比完以后还要一起来喝一杯。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比如体育的竞赛的射箭,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比完以后还要一起来喝一杯。君子也不会因为一个人话说的好而去举荐他,也不会因为一个人不怎么样而不去认可他说的有道理的话。君子对亲人有很深刻的感情。孔子的弟子曾子则是认为君子喜欢通过“文”会友。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可以看出,君子重视友情,有一种很自然的深沉的友爱之情,同时也具有高雅的情致和仁爱的情怀。孔子认为,“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子路》)君子和人的交往,很容易共事,而不容易取悦的,对于人不会求全责备。又说:“君子和而不同。”跟人的关系重视和谐,而不要求一定要同,就是表示尊重他人。
 
我们再来看看君子在对于事物的态度。孔子认为“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君子很看重自己的名声,对于自己离开人世之后仅仅只有君子之名,而没有做到君子应该做的事业和完成自己的责任,是会感到痛恨的。君子对于事物,也会保持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他说“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子路》)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物,不会去乱讲,就放在一边,不表示自己的观点。君子做事情,是融入了自己的真挚的情感的,也就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为人处世的。孔子认为:“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阳货》)君子在有亲人不幸离开人世的时候,就是吃东西也不会感到甜,听到音乐也不会高兴,居住的时候也总是在怀念。这也就是人的天性的表现,君子上保持了他的天性的,把内心的深厚的情感表现在事物之上。
 
君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很注重自己的修养和仪表。孔子认为君子有三戒,三畏、九思。曾子也认为君子有所贵的有三个方面。(三戒,三畏、九思,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在这里就不在重复。)曾子认为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泰伯》)意思是注意修饰自己动作和外貌,这样就会远离粗暴轻慢;端正自己的态度和表情,这样就会让人觉得可信;讲究语言和语气,这样就会远离粗鄙和别人的怀疑。曾子认为君子所重视的在这三个方面。这当然的君子在与人交往上所需要的修养。子夏说孔子:“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夏把孔子称为君子。孔子的外在修养有三种变化,远远的看上去很威风庄重,和他交往却是很温和的,听到他说话,有觉得很严厉。孔子也认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告诉我们要庄重,这样学习的知识来也就会牢固。这也就是孔子平时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君子之风。
 
上面说到子夏称孔子为君子,其实其他的人也把孔子称为君子。也正视孔子所展现出来的人格和风范是完全符合于人们心中的君子的标准的。而孔子也同样把他所认为有修养的人人称为君子。而孔子也认为自己是君子。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