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儒家思想中的君子品格和内涵(3)

2010-03-08 15:5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李世高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里仁》)也就总是关心社会的治按秩序,而小人却只是关心自己的土地财产,以及自己个人的利益。所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也就总是关心社会的治按秩序,而小人却只是关心自己的土地财产,以及自己个人的利益。所以从君子的平时的用心,就比小人要高出一酬了。孔子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明白道义,而小人只是明白私利。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这样的区分仍然是正确的,人们的价值观仍然和孔子的这种思想是相符合的。
 
而君子的品格更多的是通过行为所体现出来的。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来来理解。一个方面是君子的志向和胸怀;一个方面是君子的言行,一个方面是君子对人的态度,一个方面是对事物的态度。
 
君子之志向,是远大的,不会仅仅局限于个人的一己之私和利益得失。而是关注全社会和人类的命运和道的实现。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君子注重于谋取道的实现,而不会去注重谋取食物。也就是说,君子是为了实现道而努力,不是是为了生活和生存而打拼。何况仅仅是为了生活去打拼的话,也会有挨饿的时候,学习是为了道的实现,工资也会因此而来。君子所忧患的是道是否能够实现,而不会因为贫而感到忧愁。孔子又认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而》)对于食物和居住条件没有特别的要求。孔子说认为君子是:“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一达其道。”(《季氏》)在隐居的时候,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志向,能够出来做事的话,就以行义来实现自己所要推行的大道。孔子也说:“士志于道。”也就是这个意思。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认为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情的态度是没有一定限制和 ,只要符合于义气的原则。说明了君子的志向在于道义。同时也就是表现了君子的一种灵活的态度和广阔的胸襟。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和论述君子的言行。论语记载: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就这样回答他。孔子认为君子对于言,首先是要去实践了,在去说出来。在这里,孔子当然具体也是针对子贡说话说得好,但不一定能够去做这个性格或者情况来讲的。却是同样的具有普遍的意义。孔子认为言行要一致。他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古代的有修养的人,是要做得到才说的。孔子认为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又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语言不必要太多,同时还要是慎重的,而行动却是敏捷的,对事情也是敏捷的。因为“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心中对于言行不一致会感到羞耻。孔子认为:“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子路》)君子的品格也就体现在他的言行中了。
 
君子对于人的态度,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孔子说:“君子有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君子会去成全别人的好事,成就别人的真善美,而不会去成全别人的恶。这种君子之风,会让我们的这个社会变的可爱起来。其实每一个人的心底都会有成人之美的愿望的。假如成人之恶的话,那就不是君子了,也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和所厌恶的。君子生活在社会当中,表现出来了自己的操守和修养。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作为一个君子,有自己的坚持的操守,而不会去争夺什么,也不会象小人一样的去拉帮结派,集合起来去干坏事情。就是有所争的话,也是君子之争,。他说:“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