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中的君子品格和内涵(6)
2010-03-08 15:51
而君子的这种品格,通过和小人的对比,就会更加的凸显出来。孔子经常把小人和君子对比。在前面我们也提到了这种对比。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
而君子的这种品格,通过和小人的对比,就会更加的凸显出来。孔子经常把小人和君子对比。在前面我们也提到了这种对比。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如“君子易事而难悦,小人易悦而难事。”等。小人的品质刚好和君子是相反的。又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君子是安泰从容而不会骄傲自满,小人刚好相反,是君子是骄傲自满而不会安泰从容的。我们读到孔子的这种对比,在联系现实的情况,不能不佩服孔子的智慧!孔子告戒底子子夏:“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君子儒自然要有君子的风范,而小人就是读书再好,知识再多也还是小人。作为一个君子,孔子的一生中也遇到了一些小人,所以十分的痛恨小人。这也是孔子君子小人之辨十分的分明的缘故。在回答子贡“君子亦有恶乎”时孔子说:“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所以君子是厌恶一些小人的行为的,这也是君子的一种品格。孔子也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就是这个意思。君子小人对待过错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而子贡则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小人有过错了,必然会文过饰非;而君子有了过错,大家都回看见知道,改过也是大家所赞扬的。
君子的观念在孔子已经发展的十分的成熟了。到了孔子,就仅仅是指具有道德品格的人。在孔子以前,君子作为一个称呼,还带有一定的职位的色彩,当然古代的君子是必然是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就比如,人们可以称呼大禹、商汤为君子,但是决不会称桀纣为君子的。这种道德之称到了孔子就完全的成熟。虽然孔子也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这里的君子可能是指有在位的人,晚节不保,在当时的社会上这种情况很多,而小人在这里也就是指本身道德败坏的人。而“君子易事而难悦,小人易悦而难事。”中的君子小人的对比,已经没有了职位的因素。完全是道德的区分。因为君子可以在位,小人也可能在位。孔子的这种观念,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到了今天仍然如此。
孔子把君子的品格和天联系在一起,认为君子的品格是来源于天的。他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前面我们也提到,《易》中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能够懂得天命是什么,我们也很难完全明了孔子所说的君子的真切的内涵。而我们却可以从孔子以上的论述中看出君子的大致的含义。君子也就是天命落实在人类社会中具体的实践,一头联系着天,一头联系着人类社会。君子就是具有完善的人格的人。君子是对于社会和人类敢于自负的责任,具有担当精神的人。同时君子是刚健的、积极的,具有人的一切高尚的品格。
(责任编辑:大成至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