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名将吴起也是游学出身,在鲁国求学,为能够在鲁国与齐国的战争中充当将军,不惜杀死自己妻子(齐国人)来取得信任。后来又到魏国,任命为将军,打败秦国军队。为魏国效劳后,这位名将又被楚国聘请,为楚国主持改革。秦国的几位名将如白起、尉缭、王翦等也都是以“好兵”而得为将军。
秦末混战时期,这一风气犹存。比如陈胜、吴广起义后,有个叫周文的,“自言习兵”,曾是楚国春申君的门客,陈胜就任命他为将军,率领大军进攻咸阳。后来周文军被秦将章邯打败,周文被杀。楚怀王因为宋义谈论兵事,料事如神,就拜宋义为上将军,位置高于项羽,率军北上。结果项羽发动兵变,杀了宋义,自立为“假上将”(代理上将军),篡夺指挥权,楚怀王只好承认既成事实。
韩信自学兵法,先是投奔项羽,不料项羽只是让他当个卫士,他大失所望,又去投靠刘邦。刘邦也不重视他,韩信又打算离开。只是因为萧何在和他的交谈后很欣赏他的才能,在他开小差后,赶紧追赶,在历史上留下“萧何月下追韩信”这样的佳话。萧何追回韩信后,又以自己的脑袋担保韩信,才使得刘邦回心转意,拜韩信为大将,把主力军队交给他指挥。
后世的帝王对于这样招聘“自由职业者”来担当军国重任实在是不放心,以后各个朝代就再没有将游士立即拜为大将的事例。历代军官的主要来源有这样几个方面:从士兵中提拔的“行伍出身”,由军官子弟世袭的“世职出身”,以及在隋唐以后出现的、和文官相仿的“科举出身”,另外也有不少武官是由文官或幕僚转任的。
行伍出身
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在他的名作《五蠹》一文中已经明确指出“猛将必发于卒伍”,可见早在战国时代,已经习惯于从士兵中提拔军官,行伍出身已经被各国军队广泛认可。
替汉朝打天下的很多开国功臣比如周勃、灌婴、樊哙之类,都是行伍出身。西汉初期号为“飞将军”的名将李广,就是从一名弓箭手逐步升为将军的。他的堂兄弟李蔡和他一起入伍,一起升为将军,最后还从武官转为文官,位至丞相。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连年混战中成名的一些名将,大多是行伍出身。比如也号为“飞将”的名将吕布,以“骁武”投军,以后以“便弓马,膂力过人”著称,最后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曹操手下著名的勇将典韦,投军之初,是张邈手下的旗手。当时军队的战旗号“牙门旗”,一般要几个人才能掌握挥动,而典韦用一只手就能举起,由此出名。投入曹军后,先是以作战中多能斩敌首级,计功升为“司马”(小军官)。公元194年曹操与吕布在濮阳激战,典韦自愿率领敢死队冒死突击,为曹操军队打开撤退的通道。因为这项战功,典韦被任命为都尉,指挥曹操的卫队。后来在张绣兵变中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