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中国古代军队面面观(九):“猛将必发于卒伍”之一(3)

2009-08-03 14:2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郭建
曹操手下大将张辽,也是行伍出身,因“武力过人”应募当兵,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先后四易其主,吕布被杀后转入曹操帐下,被曹操重用。在207年出

曹操手下大将张辽,也是行伍出身,因“武力过人”应募当兵,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先后四易其主,吕布被杀后转入曹操帐下,被曹操重用。在207年出征乌桓的战役中,他主动请战,曹操把自己的指挥旗给他,他率军奋勇冲锋,一举战胜。209年,曹操军队刚遭受赤壁战役的沉重打击,孙权亲自率军进攻合肥,张辽以寡敌众,在逍遥津战役中带了800名敢死队突击孙权中军阵地,迫使孙权放弃进占合肥的战略意图。

曹操另一个大将乐进,“容貌短小”,原来只是曹操军营中的小卒,因为招募军队有功才升为“假司马”。后来每次攻城作战乐进都有“先登”战功,在关键性的官渡之战中,乐进杀死袁绍的大将淳于琼,升为大将。一起升大将的于禁,原来是黄巾军士兵,几经展转,投到曹操帐下,从司马、校尉、都尉,靠战功逐步升迁。

蜀汉阵营的名将赵云,原来只是个骑兵,投到刘备手下时,开始只是刘备随从骑兵的队长,当阳战役中刘备军队全线崩溃,赵云胸怀刘阿斗,保护刘备的甘夫人,安全突围,才得到“牙门将军”的称号。刘备入蜀,赵云留在荆州军,后来才随诸葛亮增援入蜀,以战功升为大将。

蜀汉的另一名将魏延,也是行伍出身,“以部曲随先主入蜀”,靠战功一直升为大将军。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将也有不少是行伍出身。如东晋名将刘牢之,以“骁猛”应募,为小军官,作战率所部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在决定南北对峙局面的淝水大战中战功卓著,成为大将。

北朝以部族军队为主,大多数将领是从部族头领转化而来,但也有一些是从士兵升迁而成的。比如北魏名将杨大眼,原来是个流浪儿。北魏孝文帝部署南征,要招募一批士兵,杨大眼前去应征,官员起先看不中,杨大眼就当场表演他的绝技:将一根3丈长的绳子绑在自己发髻上,撒开腿飞奔,那根绳子居然飞荡在后面成一直线,骑马的人也追不上他。由此立即被收录为“军主”,成为一名军官。以后屡立战功,“勇冠六军”。但有一次因为友军阵地崩溃,导致全军败退,被撤职,“徙营州为兵”。后来再次起用,长期镇守与南朝相对峙的边界,威镇江淮,以至于民间以“杨大眼来了”吓唬哭啼不止的小孩。当时人都认为可比关羽、张飞。

隋唐之际乱世英雄起四方,而唐皇朝的一些开国功臣仍然是行伍出身的职业军官。比如最著名的勇将尉迟敬德和秦琼,都是从士兵升为大将的。尉迟敬德在隋朝末年从军,在隋朝官军镇压各地暴动民众的战争中积累战功,“以武勇称”。隋朝垮台后投入唐朝阵营,以战功成为开国大将。秦琼也是在隋朝末年从军,开始只是隋朝将领来护兒的一个亲兵。以后跟随隋朝名将张须陀镇压卢明月起义军,他和另一个勇士罗士信火烧敌军营地,接应大军,使隋军一举大胜。不过他在隋军最高也只得了个尉官。后来投入李密起义军,成为重要将领。转到唐皇朝阵营后,又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先后作战两百多次,自称受伤流血好几斛,最终才得以成为大将。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