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解放沈阳:血与火的洗礼(二)(3)

2010-01-19 14:11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一元一
11月4日晚间,沈阳市民的收音机里出现了一个新的频率,一个叫赵济的播音员开始播音。 这是一个人们还感觉陌生的广播电台,名称是沈阳新华广播电台

11月4日晚间,沈阳市民的收音机里出现了一个新的频率,一个叫赵济的播音员开始播音。

这是一个人们还感觉陌生的广播电台,名称是沈阳新华广播电台。每天三次播音,首播的内容是沈阳特别市军管会发布的政令。

沈阳解放,从前隶属于国民党的机构被接管后,新政权按照需要,很快进行了改造和重建。

市政府取消了咨议、顾问、参事室、记者招待室等机构,将民政与社会两局合并为社会局,财政与地政两局合并为财政局,工务局改为建设局,警察局改为公安局,同时增加劳动局、工商局,扩充原民政局第四科为卫生局。这些机构今天大都成为全国各地人民政府的常设机构。

11月5日夜间,一场大雪覆盖了这座战火过后显得安谧与平静的城市。这是沈阳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第二天一早,天气大晴,持续三天的封城和夜间戒严结束了。

这一天,沈阳特别市军管会迁到了原国民党东北剿总司令部,也就是现在的沈阳铁路局大楼办公。

此时,一个紧要问题也出现了,就是粮食。1948年沈阳周围各县高粱颗粒未收。雪上加霜的是,国民党军队在撤退前,把军粮全部售出,因此部队进城后仅仅缴获了300万斤粮食。可是,仅在沈阳的国民党俘掳和散兵就有7万多人,军管会的粮食供给面临着很大压力。

当时负责解决沈阳粮食供应的,一位是时任东北局副书记的李富春, 一位是曾先后任红军总供给部部长、八路军后勤部长、陕甘宁边区物资局局长的叶季壮。

解放区是粮贱布贵,同国统区正好相反。就在1948年沈阳解放前,为了遏止物价的剧烈波动,陈云就安排解放区征收200万吨公粮,另外购买40万吨粮食,办法是以盐、布向农民换粮。这些粮食存放在沈阳市郊,准备在救急时用。

可是另一个危机是沈阳至安东铁路线上因疏散弹药不易卸车,没有一节空车皮。

军管会在加紧修复铁路之际,调集了所有能够调度的汽车抢运粮食进城,每天运送粮食的大车约有3000到5000辆,一天运2000吨粮。即便如此,当这批应急粮食全部运完之后,沈阳市的粮食缺口仍然存在。当时的沈阳市长朱其文亲自出马,召集商人摊集粮食,最后借用了2000吨军粮以解燃眉之急。

金融物价,关系着每一个市民的柴米油盐,这是新政权必须要接的一个烫手山芋。

为了避免投机商囤积居奇,先收后抛,军管会公布了靠近沈阳的解放区、以及哈尔滨、吉林、开原等地物价。为了吸引市场上更多粮食入城,陈云还要求沈阳粮价要高于周围铁岭、开原产粮区。

1948年11月10日,这座东北最大的城市仅仅解放八天后,原来国民党政府所有的一切矿山、铁路、邮政、银行、医疗机构、商店和其他企业,都已经收归人民政府所有。

沈阳街市又热闹起来,采购日用品的人群渐渐挤满了市场,东北书店门面前买书的市民排起了长队。

1949年出版的报告文学《光明照耀着沈阳》,作者就是亲历了沈阳解放的刘白羽。这部报告文学以生动的笔触, 对1948年历史转折时刻,沈阳这座呈现出新的生命气象的城市,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描述。这篇报道得到毛泽东的赞扬。

1948年11月28日,淮海战场上国民党黄维兵团十万余人被歼灭。也是在这一天,陈云写出了《关于接收沈阳经验报告》,并电告东北局并转报中央。对于怎样做到接收完整和怎样迅速恢复城市秩序,简报总结了五条具体经验。

浑河从沈阳城穿城而过。它见证了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昨天和今天。

弹指六十一年前,黑土地上这座古城的最终回归,意味着中国历史上一个从未有过的时代,已经徐徐来临了。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