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来,有着神奇创造力的“河姆渡人”,她神秘的身世、辉煌的文化、消失的踪迹,不断地吸引着无数的中外专家学者。前几年,一次看似平常的打井过程带来了令人惊喜的历史机遇,一个沉睡地下数千年的田螺山遗址成了我们今天与祖先对话的最佳场所。
在浙江省余姚市最东部的三七市镇最东边的公路北侧,有一座当地老百姓一直盛传的小山头——“田螺山”。从其周围根本看不出是一座山,最多是一个略略突起于水田中央的小土堆,其最高处约为海拔5米,经钻探,其周围地下3米上下深处埋藏着一个六七千年前的完整古村落,总面积近30000平方米。它的四周不远处,现在是生长着毛竹、杨梅等作物的葱绿山丘。
在河姆渡遗址发掘后的第31年,田螺山遗址幸运地出现在余姚的地域。田螺山遗址发掘,使经过31年的历练的河姆渡文化的研究和宣传,终于在众多考古研究者的期盼中迎来一次增光添彩的机会。
田螺山遗址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的田螺山周围,其现存海拔最高度约5米。那里距余姚24公里、宁波23公里,在其西南与名闻遐迩的河姆渡遗址直线距离7公里。2001年初,当地一家私营热处理厂为解决生产用水在打井时从2、3米深的地层里挖出了许多陶片、动物骨骼、木头等地下文物,随后报告文物部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专业人员立即赶到现场查勘,初步认定其文化内涵与河姆渡遗址相似,年代不晚于河姆渡文化第二期。为推动河姆渡文化的深入学术研究并为遗址保护工作找到可靠依据,2003年田螺山遗址的发掘被正式列入浙江省学术考古重点计划,并报国家文物局批准。2004年2月18日至6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联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专业人员对田螺山遗址开展了第一期3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的考古发掘。100天的考古发掘表明,已出土可复原陶器和较完整的骨角牙、陶、石、玉、木类器物在600件以上,器物形制与河姆渡遗址几乎一模一样。由此断定它是同属于河姆渡文化类型的一处原始聚落,距今约有6500多年的历史。
在仅占田螺山遗址约1%面积的第一阶段发掘中,发掘和全面的钻探表明,田螺山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环境条件最好、地下遗存比较完整的一处依山傍水式的古村落遗址,在空间位置上与河姆渡遗址遥相呼应,并具有与河姆渡遗址相近的聚落规模和年代跨度,是继河姆渡、鲻山遗址之后,河姆渡文化早期遗址的又一重要发现。
这里既有与河姆渡相似的发现,如橡子、稻米、葫芦、蕨草等植物遗存,狗、牛、鲸鱼、梅花鹿、金枪鱼等各种陆地和海洋动物遗骸,表明7000年前人类已开始种植谷物、栽培蔬菜、出海捕鱼、驯养动物……但这里更有河姆渡之未有,甚至是国内新石器文化前所未见的全新发现:高度超过90厘米双耳夹炭陶罐,器表装饰着多种纹样的红衣陶盘釜,镂刻着人脸纹的陶釜支脚,状如大象头部形态的陶塑残块,针孔不过毫米的骨针,通体磨光、柄部刻花的完整木桨……
令人兴奋的是,令河姆渡一举成名的“干栏式建筑”,被公认为中国南方木结构建筑起源阶段的主要代表,也真切地反映了我们“有巢氏”祖先很早时期在居住形式上的伟大发明、创造,这在田螺山同样有重要发现,而且形式和技术特征更复杂、进步。在遗址一角,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古埠头。这意味着,河姆渡未能清楚揭示的7000年前氏族村落布局,有望“首次在田螺山展现”。 发掘出土的多层次的成片干栏式建筑柱坑遗迹以及有序的村落设施布局形态,向人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河姆渡文化研究视角,即田螺山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环境保存最好、地下遗存比较完整的一处依山傍水式的史前村落遗址。六重厚薄不一垫板式的建筑基础营建方式,其技术水平在河姆渡干栏式建筑文化中最为先进。
田螺山考古队上交浙江省文化厅的报告中这样描述:田螺山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河姆渡遗址早期在姚江流域并非孤立的存在,是河姆渡文化空间分布研究的历史跨越。而考古队负责人、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孙国平研究员称,田螺山和河姆渡,说不定7000年前还常来常往呢。
河姆渡留下了太多的谜,当年挖掘河姆渡,挖到距今约7000年的地层就戛然而止,再往下,全是淤泥。7000年前已开始种稻制陶的河姆渡文明,仿佛是从天而降的。如此高度成就的史前文化来源何处?目前似乎仍是难解的谜团。
当年河姆渡遗址发掘之后近二十年里,再也没有出土别的河姆渡文化早期遗存,直到1996年鲻山遗址的发掘。而又过了八年,田螺山遗址的发掘,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河姆渡文化早期聚落遗址,在姚江流域绝非势单力孤,由此河姆渡文化研究的专家们提出“河姆渡文化核心聚落群”的概念也不再是无稽之谈。
田螺山发掘提供了“解谜”的希望。通过钻探,在田螺山距地表5~10米、距今7000多年前的文化层下的青灰色淤泥里,已发现了一些微粒木炭和疑似小陶块的人工遗物。考古队负责人孙国平说,“这很可能是更早时期的人为遗迹。挖下去,相信能为揭开河姆渡起源之谜提供宝贵线索。”
经过发掘和全面的钻探表明,田螺山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环境条件最好、地下遗存比较完整的一处依山傍水式的古村落遗址,在空间位置上与河姆渡遗址遥相呼应,并具有与河姆渡遗址相近的聚落规模和至少相似的年代跨度,对研究河姆渡文化的时空分布格局和文化发展脉络具有突破性价值。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