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揭秘:异常佣坑里地下汉朝兵俑疑云(上)(2)

2009-04-12 16:4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发现兵马俑的狮子山是坐落在徐州东郊的一个高出地面只有61米的小山包,发掘兵马俑后不久,人们在狮子山附近,经常能看到王恺拎着一把奇怪的铲子,

发现兵马俑的狮子山是坐落在徐州东郊的一个高出地面只有61米的小山包,发掘兵马俑后不久,人们在狮子山附近,经常能看到王恺拎着一把奇怪的铲子,在山坡上东掘一下,西掘一下,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王恺是1963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的老牌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考古工作,当地很多人都知道:“徐州有个考古学家,手拿小铲找墓,10个有8个准。”

王恺参加发掘完狮子山兵马俑后,出任了兵马俑博物馆馆长,从此,寻找兵马俑主人墓葬的重担就当仁不让地落在了他的肩上。

王恺用他的老方法跑遍了兵马俑坑附近的山山水水,但都一无所获。毕竟已经两千多年了,没有任何明确的线索,要在地下寻找一座墓葬,难度可想而知。王恺知道,必须缩小寻找的范围。发掘兵马俑时曾经发现了一些异常现象,从中能不能找到和主墓有关的线索呢?

在发掘5号坑时,发现了大量的陶马,可以肯定这是一个专门放置马匹的俑坑,令考古人员不解的是,这些陶马只有个别的马匹被组装在了一起,更多的是一些马的配件散乱堆放着,有成堆的马腿、还有马头和马躯干,而且,竟然还有一堆马耳朵,似乎在下葬时工匠们只是仓促地把配件直接倾倒在马坑里了。

在2号俑坑中,兵马俑大多面西而立,但其中却有不少陶俑有的面向南,有的面向北;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的俑与绝大多数陶俑的朝向甚至完全相反,不是向西而是面向了正东。这显然极难解释,同一支队伍中,士兵怎么能左顾右盼,有人甚至反向行进呢?这种仓促似乎表明,墓主人的下葬非常草率,这可能是一次非正常的葬礼。

这是为什么呢?

就在俑坑中,王恺和考古人员发现了更多的反常现象:俑坑的四壁十分随意和简陋,似乎根本就未作平整,坑壁上的土已经松散和脱落了;俑坑的底部凹凸不平,一号俑坑靠东头的地方,就连坑中的岩石都没有除去,陶俑好像是随意就摆放到了岩石上,俑坑的中部凸起一块大石头,把整个军阵一分为二,大石头上还因陋就简地放置了马俑和官吏俑,似乎是一个指挥台。这些岩石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兵马俑的布阵,而清理掉它们并不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是什么原因让下葬者能做但却没有去做呢?

无论是秦俑还是杨俑,它们的坑都做得非常讲究,非常规整。比如秦俑,它有好多巷道,地下铺有地砖,上面有篷木结构;汉代杨俑在坑上也有一些特意的处理。而徐州的兵马俑显然做得非常草率——俑坑中大多数兵俑的排列还稍有规律性,每排陶俑的数量大约是8个,前后两排的间隔也差不多。但有很多地方却非常凌乱,有的每排人数只有两三人,前后排的距离也拉得很开,陶俑稀稀疏疏;而有的每排人数却达到了十几人,陶俑全都挤成一堆,摩肩接踵,令人眼花缭乱,根本就没有军队的队列、阵型的样子。

俑坑中兵俑的种类有七八种之多,按一般常规来讲,各兵种应该分别统一起来,按各自的方阵下葬。但在这里,所有兵种都混在一块了,发辫俑里混着发髻俑,发髻俑里混着戴头盔俑,持长械俑里混着弓弩手俑;中国古代的车兵制度通常是一乘车上有一个御手、一个甲士或两个甲士,但二号俑坑中却是二三排御手俑间杂着四五排甲士俑,御手和甲士明显不成比例,完全没有按照战斗队形来排列;最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在二号坑成群的跪坐式车兵俑中,竟然莫名其妙地站着一个孤零零的步兵俑。

这些异常让王恺非常不解。葬礼在中国古代是最重要的礼节之一,必定是庄严肃穆、一切井井有条。作为陪葬的兵马俑,也一定要按照当时军队的阵容,骑兵、步兵、战车,各就各位,埋入地下。因为按照当时的逻辑,只有一支正规的军队,才具有战斗力,才可能在地下保卫墓主人的安全。

然而,徐州的兵马俑坑中却出现了这么多细节上的不周到。这种种的不周之处说明,下葬人员似乎根本就没把葬礼当回事,匆匆忙忙、仓促草率地把兵马俑随便往佣坑中一扔就完事了。而这一切在注重礼教的中国古代,是要冒杀头之罪的,是什么原因让工匠们敢做这种冒天下大不韪的事呢?

这混乱不堪的兵马俑军阵背后,必定隐藏着某种重大的机谋,王恺仿佛看到了一片手忙脚乱、凌乱不堪的景象。两千年前的徐州,必定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这惊天动地的大事,一定和兵马俑军阵的主人有关。

然而,这位神秘的主人是谁仍然是个谜,对王恺来说,一方面要寻找兵马俑军阵的主人,同时,他还要探寻历史上的某起神秘事件。找到兵马俑的主人也许就能揭开隐藏背后的神秘事件,看来,寻找兵马俑的主人,成为破解所有谜题的关键。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