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中国文物:古代俑塑精品

2009-07-24 12:07
来源:洱吧下载 作者:佚名
在“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下,们把用泥土、木头或者石头制作的俑放置在墓葬中。这就是俑塑的初始形态。

从远古时代开始,中国古人就认为,一个人死后依然要过着生前一模一样的生活,生前的奴仆和财富都应随葬墓中,供自己到阴间使用。在这种“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下,无情的殉葬制度出现了,并在中国的商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后来一种新的风尚出现了,人们把用泥土、木头或者石头制作的俑放置在墓葬中,作为人或动物的象征物品为主人陪葬。

壮观的兵马俑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陪葬。

先秦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不少俑,比如在湖北和湖南一带出土的木制的俑,它们看起来很像孩子们的玩具,形态小巧简单,装饰也不复杂,只是用彩色的颜料画出衣服、眉眼和嘴巴。

但是,到了秦始皇时代,俑的形象却突然出现了大转变。

在秦始皇陵几个规模庞大的陪葬坑里,埋葬的是象征性的军人和动物,这些俑身形高大,俑群气势磅礴。在中国史书的记载中,秦始皇是一个暴君,但是在结束殉葬制度方面,他却是身体力行的第一个君王。

在这个凝固的地下军团中,6000多个兵马俑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秦军军阵,排列在军阵最前面的是三排弩兵,他们是整个军阵的前锋,在军阵的最后面也有三排弩兵,是整个军阵的后卫,这是古代战争史上极其经典的军阵范例,它进可以攻,攻击无坚不摧;退可以守,守卫固若金汤。

就在离秦始皇陵40公里的地方,耸立着一个巨大的土堆,它就是仅仅比秦始皇陵晚建了100多年的汉阳陵,墓葬的主人是汉景帝刘启,他是西汉帝国的第四位皇帝,在位16年……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往往被视为残暴的化身,而汉景帝则被人们奉为仁慈的君主。那么,在他们死后的世界里还依然存在着这样的分野吗?

1990年,一支考古队开始对阳陵进行了地下挖掘。

当发掘一个从葬坑时,人们发现了一些散落在泥土里的陶俑头,旁边还凌乱地堆积着很多陶制的肢体,为修复这些残缺不全的陶俑,陶俑被运出坑穴送到了文物修复工作室。这样的陶俑似乎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约60厘米高,个个赤身裸体,皮肤被涂成橙红色,身上的所有器官,包括生殖器和肚脐眼儿都被细致而真实地雕刻出来了,奇怪的是,所有陶俑都没有双臂。

几个月后,考古队在另一个从葬坑里惊喜地发现了几百个武士陶俑。

在这次出土的一些陶俑的外表上,人们发现了残留的铠甲或衣服痕迹。有了实物印证,人们终于弄清了裸体陶俑的来历,原来,在刚刚完工时,所有裸体陶俑的身上都穿着漂亮的衣服,披着威武的铠甲,手里还拿着铁制的微型兵器,所有骑兵的身下还有用木头精雕细刻的战马。陶俑胳膊上的圆孔,是用来装木质胳膊的,胳膊可以自如地扭转运动,很像现代的洋娃娃,由于年代久远,衣服和木头都腐朽了,所以只剩下了裸露的缺胳膊的身体。

让人们感到意外的是,在武士的队伍中,居然还站立着一些健康美丽的女子,有的还是骑士,她们大部分长得眉清目秀,身材匀称。奇怪的是,在这些女兵中,也有几个长得特别丑陋,高耸的颧骨毁坏了面容,难道真的有这样长相的女人吗?有人猜测,她们可能是来自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面貌上确实有些不太一样。

陶俑永久地保留了古人的形象,使得我们至今还能直接地面对祖先,感受他们曾经的喜怒哀乐,想象他们的人生故事。

对考古学家来说,他们还需要进一步考察阳陵陶俑的象征意义。毫无疑问,武士俑很有可能和秦始皇的兵马俑一样,象征着皇帝的军队,但放置武士陶俑的阳陵从葬坑却有着特别的排列秩序。和秦始皇的兵马俑相比,汉景帝的武士们要矮小得多,也没那么强壮和肃穆,整装待发的姿势更像是某种优雅的舞蹈动作。这一切,都和秦始皇的兵马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了景帝时代的祥和。

今天的陕西咸阳曾是西汉都城长安的所在地,至今还残留着古城墙的遗址,因此在咸阳一带,到处都能发现西汉时期的墓葬和文物。咸阳博物馆收藏了一批珍贵的西汉文物,这些文物出土在咸阳杨家湾的一座墓葬里,墓葬的主人可能是景帝时期的一位将军。

这座墓葬中最丰富的文物是一批兵马俑,他们也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由1965个步兵俑和588个骑兵俑组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