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咸阳机场不久,人们就发现在高速公路的北侧,伫立着两个奇怪的大土堆。对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来说,那些让外人迷惑的土堆却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秘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生活的地方是两千多年前一位中国皇帝的陵墓区,叫做阳陵,两个土堆下面分别埋葬着皇帝和他的皇后。
就在离阳陵不到40公里的地方,耸立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秦始皇陵。
阳陵修建于西汉初年,比秦始皇陵只晚了不到一个世纪,规模上却无法和秦始皇陵相提并论。但是,经过多年的风雨剥蚀,皇帝墓的封土仍然有32米高,这样的工程在两千多年前一样是不可思议的。
究竟有多少人在这里劳动过,谁也无法估计出确切的数字。但是,在古代中国的历史记载中,阳陵的主人是最著名的仁君之一。
他的名字叫刘启,是西汉帝国的第四位皇帝,在位16年,死后人们尊称他为景帝,意思是他有很强的决心和意志力来推行仁义。
1990年春天,西安市政府决定修建机场高速公路,堪定的路线就从阳陵陵区通过。考古队被首先派到工地上,进行初步的考古钻探。
就在选定的高速公路的路基下面,果然埋藏着一些地下坑穴。
人们发现,阳陵陵区的地下坑穴规模庞大,在最初探明的两个区域里,一共有48座。考古学家判断它们属于阳陵陵区的从葬坑。
在古代中国,只有皇帝、诸侯和重臣,才有资格在主墓穴旁边安排从葬坑,它们一般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就属于从葬坑。
阳陵发现的第一批从葬坑分为南北两部分,和帝陵有一定距离,是相对独立的一个体系。
在揭开现代耕土层不久,考古队就发现了可怕的盗洞,幸好,在地下坑穴里,还留着一些盗墓贼不感兴趣的东西。首先吸引人们的是散落在泥土里的陶俑头,旁边还凌乱地堆积着很多陶制的肢体。
经过细心的清理、比对和修补,这些两千多岁的陶俑又一次站立在人们面前。
他们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约60厘米高,个个赤身裸体,皮肤被涂成橙红色,身上的所有器官,包括生殖器和肚脐眼,都被细致而真实地雕刻出来。奇怪的是,所有陶俑都没有双臂。
当发掘南区20号从葬坑时,人们看到了意外的场面,在一个盗洞的底部,赫然躺着一具尸骨。他是盗墓贼,当年他曾在坑穴里把财宝递给地面上的同伴,同伴却出于贪婪,谋害了他。
虽然经过盗掘,但这个坑穴里仍旧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在泥土板结的中间,整齐而有序地排列着几百个武士陶俑。
在这次出土的一些陶俑的外表上,人们发现了残留的铠甲或衣服痕迹。有了实物印证,人们终于弄清了裸体陶俑的来历。
原来,在刚刚完工时,所有裸体陶俑的身上都穿着漂亮的衣服,而陶俑胳膊上的圆孔,是用来装木质胳膊的,胳膊可以自如地扭转运动。由于年代久远,衣服和木头都腐朽了,所以只剩下了裸露的缺胳膊的身体。在武士的队伍中,站立着一些健康美丽的女子,有的还是骑士。她们大部分长得眉清目秀,身材匀称。奇怪的是,在这些女兵中,也有几个长得特别丑陋,高耸的颧骨毁坏了面容。
这些泥土做成的陶俑在盗墓贼的眼里,不能和璀璨夺目的金银玉器相比,因而弃之不顾。实际上,在汉代,这种裸体陶俑是只有皇帝才能享有的,代表着最高的规格。而在几千年后,它们更成了现代人心目中的无价之宝。
陶俑永久地保留了古人的形象,使得我们至今还能直接地面对祖先,感受他们曾经的喜怒哀乐,想象他们的人生故事。
和秦始皇的兵马俑一样,阳陵的48座从葬坑里,埋葬的大多数是武士,人们据此判定,这些从葬坑也象征着皇帝的军队。不过汉景帝的武士们要矮小得多,也没那么强壮和肃穆,虽然是武士,却看不出丝毫的紧张和凝重,整装待发的姿势更像是某种优雅的舞蹈动作。
这一切,都和秦始皇的兵马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景帝时代的安详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