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秘阳陵陪葬坑:汉景帝的阴间军阵(2)

2009-04-13 15:4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就在帝陵封土堆的附近,考古队又发现了90座呈放射状分布的地下坑穴。它们也一样是主墓的附属墓葬,属于从葬坑的性质。它们距离帝陵很近,有些还重

就在帝陵封土堆的附近,考古队又发现了90座呈放射状分布的地下坑穴。它们也一样是主墓的附属墓葬,属于从葬坑的性质。它们距离帝陵很近,有些还重叠在封土堆下面,代表着皇宫里的机构和设施。考古学家挖掘了其中的十一座坑穴,出土了丰富的文物。

在人们的想象中,皇宫的生活富足奢侈,应有尽有,不过,两千多年前的富有概念和现代却有很大的不同。

92米长的13号从葬坑就是皇帝的仓库。

偏西的一个库房里放着两辆原大的车马,彩绘的木马和彩绘的木车,装饰着镏金的铜饰品,这是供皇帝出行的豪华车马。

再往西端,紧靠着的是一个很大的生活用品库,出土了大量的彩绘陶仓,它们高达一米多,每排30多个,一共有90多件,里面盛满了加工成面状的食品。

13号坑里埋葬了近两千件动物陶俑,包括231件彩绘陶山羊、33头陶绵羊、456只颜色各异的陶狗和一些小乳猪,以及公鸡和母鸡。

所有动物都雕刻得惟妙惟肖,手法简洁,线条流畅,动物中还站立着饲养动物的侍者。

经过多年的调查挖掘,考古学家终于弄清了阳陵的基本形制。整个陵区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一到三公里。

帝陵和后陵各自形成一座封闭式的庭院,庭院的四周筑有方形的围墙,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辟一道门,它们叫做阕门。

如今,所有的阙门都只遗留下两个相对的土堆。清理堆积物的最大成果是复原了相当多的瓦当。瓦当是用来保护木椽头的,同时也是建筑装饰。这些瓦当上刻着流畅的云纹,模仿天上的流云。还有不少文字瓦当,上面写着“长乐未央”“千秋万岁”等吉祥的话。

所有零星的考古学证据综合起来,便勾勒出了当年的阙门形象。

考古工作完成后,人们在南阙门的遗址外面,修建了一座复原的大型建筑,试图重现汉代皇室曾经的威严。

阳陵陵区的东部是陪葬墓区,里面埋葬着朝廷的重臣和显赫的贵族,他们像生前一样不远不近地环绕在皇帝身旁。据探测,这里起码有一万多座墓葬。考古队对部分墓葬进行了挖掘,虽然相当一部分陪葬墓已被盗墓贼破坏,但残留的文物还是为我们描述了当年贵族生活的状态。

随着考古工作的逐步深入,人们对远去的时代有了新的认识,祖先的所思所想渐渐变得可以理解。

在古代中国,皇帝陵墓是至高皇权的象征,一切都要按照皇帝生前享用的仪式,严格地布局和装饰。在阳陵十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完整地铺展了昔日皇宫的景象。

两千多年前,人们曾花了28年的时间修建阳陵,而在今天,十多年的考古发掘只展现了阳陵的一小部分面貌,未来的岁月里,我们究竟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整地看到皇帝的地下宫殿呢?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