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沙土之下惊现神秘宝藏,揭开三千年前的历史谜团(3)

2009-04-28 16:0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根据今天的考古发现,古代南方居住在水边的居民一般喜欢择高而葬。大洋洲的遗存如果是墓地,那么先民的选择就让人感到困惑,把墓地放在临河的沙地

根据今天的考古发现,古代南方居住在水边的居民一般喜欢择高而葬。大洋洲的遗存如果是墓地,那么先民的选择就让人感到困惑,把墓地放在临河的沙地里,显然很容易遭到河流的破坏。但是,24颗牙齿的出土,又给了墓葬说充分的论据,给反对墓葬说的人们提出了新的疑问。

反对墓葬说的学者们认为,这些文物并不处在同一个平面,说明这些物品不是一次性放进去的。不仅文物分布没有规律,而且品种比较单一,时代跨度大,这些都不符合当时贵族墓葬的特点。

所有的埋葬品,大量地在当年埋藏的时候,就已经被打烂了,都经过火烧,上面还有烧的痕迹,那些青铜器已经被砸烂了,一般来说这个现象在墓葬里面是不多见的,至少在商代是不多见的。

在四川的三星堆遗址,两个大坑中的物品也有被毁坏的情况。三星堆被判定为祭祀坑,而不是墓葬。

那么,大洋洲的坑穴会不会也是源于一种古代的神秘仪式呢?

在大洋洲的文物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原始巫术的面貌。

青铜双面人形神器就是一张夸张的人脸,前后两面完全对称。其神秘诡异、威严慑人的面容,与半人半神的巫师十分吻合。除了人形神器外,别的器物当中也频繁出现了巫师的形象。

一些专家对文物本身进行了深入考察,发现大洋洲的文物中不仅有十分贵重的典礼性的器物,也有不少普通和廉价的陶器。这个现象给了他们启发。

社祭发端于先民对土地的崇敬与膜拜,社是

人群共同体的象征,是君王和百姓共同的神灵。

因为立社的参与者有当地的上层贵族,也有普通老百姓,所以就能理解这里有100多件陶器,还有400多件铜器。在大洋洲的文物中,有不少兵器和农具,社祭说使这种情况也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但是,为什么要举行这种社祭活动呢?一些考古学家联想起曾在吴城遗址中的惊人发现。在发现城壕里面有好多头盖骨,没有肢体的,就是个头盖骨,很多。

这说明在吴城曾经发生过悲惨的战事。有些专家因此推测,牛头城遗址和吴城遗址的居民不是一个族群,而是两个曾经长期并存的敌对聚落,终于有一天,他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这场战争让牛城的族群取代了吴城,成为当地的政治文化中心,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政治联盟,在这个背景下出现了一次盛大的社稷活动。

在大洋洲出土的400多件青铜器中,有一种数量和种类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在中原一带却比较罕见,这就是农具。

大洋洲出土的农具一共有12种53件,而中国其他地区出土的商代青铜农具总共才70件。这些成套的农具,似乎表现了江南的首领对农业生产的特殊重视。但是,青铜器在那个年代是珍贵的财富,在商代的中原一带,农业技术早已被掌握,但是青铜农具却很少被发现,而在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鄱阳湖地区,人们却大量地使用昂贵的青铜器来制造农具,这是为什么呢?

江西是红壤地带,耕种难度大,用传统的石制或木制工具,工作起来很费力,用金属农具则帮助非常大,社会需要的推动力应该是很大的。

不过,青铜农具的大量出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就是原料。如果没有大量的铜矿原料,大洋洲先民是不可能把贵重的青铜用于农具制作的。

就在距离大洋洲一百多公里的赣江沿岸,有一个叫瑞昌铜岭的古铜矿遗址。这里曾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铜矿原产地,它的开采年代大约距今三千多年。

实验室里的铅同位素测试证实,大洋洲青铜器的原料确实全部来自江西瑞昌的铜岭古铜矿。原料的丰富使得大洋洲的先民把昂贵的青铜用于生产工具的制作。而这里文明的快速发展可能也和铜矿有关。

三千多年前,曾有一条青铜之路贯通中国南方和中原地区。这条青铜之路的起点在江西瑞昌的铜岭,一路北上,送到当时的王都殷墟。

青铜之路同时也是一条文明传播的道路,这也许就能解释为什么大洋洲的文物上聚合了相当多的中原文化因素。

历史上究竟还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大洋洲青铜窖藏、吴城遗址、牛头城遗址、瑞昌铜岭,还有其他的文化遗址,它们组合在一起,似乎要对我们说些什么。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