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 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靖安县水口乡李洲坳村的墓葬从发现之日起,就被认定为大型的贵族楚墓,因此各方面的人们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然而,让考古队队长徐长青倍感压力的是,这个墓葬究竟在早期有没有被盗墓分子洗劫过。
徐长青:老式汉墓就是这个例子,很多。多少地方,就说那个六安王墓它主棺也是被盗了,在这个里面它出了文物嘛。
虽然考古挖掘到现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但是既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按照考古程序也必须坚持做下去。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徐长青:因为我们不知道下面怎么样,也不能肯定这个墓葬保存的状况怎么样,或许甚至它是不是被盗的,当时都不是很清楚,因为雨水的影响,都不敢肯定,不敢十分肯定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面临很多挑战,面临很多来自各方面的质疑。
除了压力之外,靖安古墓究竟有没有被盗过、埋藏有多深,下面的棺椁保存究竟怎样,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徐长青。一有时间,他就拿着探铲在墓穴里进行散点式的探测。
好在随着深度不同,经历岁月变迁的土质却没有发现变化,这个现象似乎在告诉他墓葬被盗的可能性不大,这让徐长青心里有了一丝的宽慰。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徐长青:起码它没有明显被盗的痕迹,那是肯定的,所以出土文物应该会有,而且保存状况也比较好。
随着挖掘的层层深入,淤泥的颜色开始发生变化,颜色青灰,质地细腻如膏的泥层出现在人们面前。所有的考古人员都知道,这就是青膏泥,一种用来密封棺椁、调节潮湿的填土。大量青膏泥的出现,说明距离地下的棺木已经不远了,也再一次验证了徐长青的判断,这个墓葬极有可能是一个高等级的大型楚墓。
那么,淤泥之下的棺椁中,会有千年不朽的奇迹吗?会出现类似于越王勾践的青铜之剑吗?还是会有曾侯乙墓中的神奇编钟?多少个世纪之后,被时光之手掩埋在重重尘埃之下的历史,很快就要露出它神秘的真相。
然而,出乎徐长青意料的是,接下来的探测,推翻了他之前对这个古墓所有的判断,他居然发现了一种他从来没有见过,甚至连想都不曾想过的埋葬形式。徐长青在探测时发现,泥土下存在的竟然是大量的小型棺木,而不是他朝思暮想的巨型棺椁。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徐长青:就发现整个墓,几个墓坑底下几个地方都有这种圆拱形的小棺了,根本没有发现我们当时所预料的那种椁板,到那个时候我们才发现,整个墓底下面,它分布的不是什么常见的那种有棺有椁的墓葬结构,而是全面是小棺。
为什么是大量的小棺木呢?楚墓的结构特征是大型的棺椁墓,椁内分成几个方格,正中放置棺材,两旁和前后围绕的几个方格,称之为“厢”,也叫“左厢”、“右厢”、“头厢”、“脚厢”。有的厢内又分成几个格,分别贮藏殉葬物品。而现在的发现与楚墓的特征完全不相符!突然,徐长青想起了在看守所,盗墓人对他说的话。
盗墓人:开了三口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