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秘史前郧县人,揭开人类起源之谜(一)(3)

2009-05-19 11:2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出土的头骨化石结核,在湖北省考古所,进行修复。与此同时,在弥陀寺村,一场大规模的发掘工作正在展开,考古人员在王振华的试掘点周围布满了探方

出土的头骨化石结核,在湖北省考古所,进行修复。与此同时,在弥陀寺村,一场大规模的发掘工作正在展开,考古人员在王振华的试掘点周围布满了探方。如果要证明这里曾经出现过最早的史前人类,古人类学家还需要更多的化石证据。当地表的浮土层被工人们慢慢的铲去,工作人员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大量的史前动物的骨骼化石,相继出现,据统计在弥陀寺村共发现史前动物就有23种,其中既有在云南广西出现过的云南水鹿,也有北京周口店发现的裴氏猫,同时还有仅在陕西蓝田出现过的蓝田金丝猴,史前分布明显的南北动物种群,在这里却突然没有了界限。

伴随众多动物骨骼一同出土的,还有大量的石器,使用这些工具,被认为是人与动物分离的最大的区别,在东非,在发掘露西时,也曾出现过原始的石器,它们被认为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但是弥陀寺村发现的石器,明显比东非发现的石器有着许多不同。

冯小波:所以从这种工具上功能分类来说,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郧县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水平,包括他的分类的水平也是非常高的。

功能上的分类,古人类学家由此猜测,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史前人,应该是一种比东非的南方古猿更为进化,也更加智慧的物种。他应该比非洲的南方古猿,要聪明的多。

正在人们为第一个头骨的归属问题争论不休时,在弥陀寺村的发掘现场,发掘人员又有一个了意外的收获。

冯小波:我们考古的操作规程,要把那个墙壁铲的很直,撬开以后整个颅内腔就暴露出来,我们当时已经认为,它的重要性,已经不是一般的文物的重要性了,至少是一类国宝级文物的重要性,我们自己都不能保证它的安全,至少我自己感觉,当时我们的生命价值都不如它。

第二个颅骨的出现,让参与发掘的工作人员兴奋不已,颅骨被钙质结核层层包裹,这说明,结核内的颅骨可能保存完整,这种完整的史前人类头骨化石,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极为罕见。

经过近一年的修理,这两个神秘的史前来客,终于露出了他们的本来面目,古人类学家发现,除了头骨的臼齿硕大之外,修理后头骨的诸多特征,却与非洲出土的南方古猿有着明显的区别。

冯小波:因为南方古猿它的颅骨特征它是怎么呢?它比较靠后倾斜,就是比较接近猿类,而且它的前额也比较平,不像直立人比较突出一点,比较直立一点吧,包括它的一些牙齿上面的特征,都跟南方古猿的牙齿还是有所区别。

与第一个头骨不同的是,清理后的第二个头骨,第三臼齿显示出了退化的特征,这一特征与很多东亚现代人相同,根据人类学家统计,现代东亚人中,仍有46.7%的人,第三臼齿是先天缺失。而在非洲具有这种退化特征的几率却只有8%。

专家认为,这两个史前来客,并非最古老的人类,但是,两个头骨上的一些原始与进化特征同时存在的现象,这让专家们一时之间无法确定他们的真实身份。在实验室,李天元将现代人的头骨与修复后的头骨化石进行了对比,较大的颅骨显示,它们应该比较进化,并且拥有一定的智慧。

李天元:人的演化当中,人的脑量的话是在逐渐增加的。从早期的古猿类到南猿,到能人直立人到现在的智人,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它的脑量是在不断的增加的。所以说郧县人的脑颅部分体积比较大,可以显示它的脑量是比较大,它的发展在进化的过程中,是处于一个比较晚的阶段。

按照国际古人类学的考古规矩,给他们俩命名是一号郧县人头骨二号郧县人头骨,我们前面讲了,它牙齿是比较大的,2号呢,它的第三臼齿发育的不好,跟我们现代的东亚人很接近,两个头骨还能告诉我们,它们并没有非常突出的矢状脊,我们可以在现在的老虎狮子还有猩猩身上都能看到很明确的矢状脊,但是它们没有,就说明它跟我们还要更近一些,不过呢在整个人类的发展过程当中,从最早的古猿,然后再到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以及现代人,它又是在哪一个时代出现的,我们该把它归结到那一类人的过程当中?或者说我们该把它归结到人类进化过程当中的哪一个环节呢?它们是彻底消失了,还是留有后代,其实就是我们呢?

(责任编辑:洛阳铲)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