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可急坏了张进才。为了获得这件心爱的物件,张进才采取迂回战术,隔三差五去那户人家,和那家人谈天说地,讲自己的收藏故事。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进才的真情最终感动了那户人家,青瓷的主人答应把东西卖给张进才,代价是5元钱,外加一件市场上出售的瓷罐。为表示感谢,张进才又额外送给户主两包三门峡牌香烟。当时,张进才每月工资为30.5元,这次收购,花去了他工资的三分之一。但在张进才看来,这是一次最合算也最得意的交易。
就在张进才成功收购这件青瓷莲花尊的当天,还有一件特别有趣的事不能不提:那天,当主人同意把东西卖给张进才时,张进才在仔细端详的过程中,发现莲花尊的圈底有一处黄豆大小的豁口。主人说几年前不小心碰掉了。抱一线希望的张进才说服主人和他一起找找,最后竟然在墙角处找到了那块黄豆大的瓷片。惊讶的主人连说这东西就该是张进才的。
“上蔡二中的老师张进才收藏了一件好东西”,这消息在不大的上蔡县城不胫而走。还没等张进才回过神来,就先后有两个神秘的客人千里迢迢来到上蔡县,一个是浙江人,一个是广东人。浙江人在看到青瓷莲花尊时两眼放光,当即出15万元人民币要买下它。而广东人更干脆,二话不说从挎包里甩出20万元现金,非要当天带走不可。为了能将此物带走,那个广东人连续两天请张进才下馆子,说这个朋友他交定了。
20万元人民币,这在上世纪80年代对一个普通中学教师来说,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尽管张进才知道这东西肯定值钱,但他没想到会这么值钱。但是,最终张进才还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拒绝了二人的高价收购。他的解释是,收藏不仅仅是为了钱,他只想好好地研究研究这件宝物,弄明白了,再去想它的归处。
1980年年底,张进才在一家国家级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刚刚建成的毛主席纪念堂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民间文物。这让张进才眼睛一亮。虽然他已经肯定自己收藏的这件文物非同一般,但到底价值几何,心中仍没有底。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莲花尊拍了照片,装进信封,寄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国家博物院。
没想到10天后,两位自称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张进才的家。在看过2人的工作证以及介绍信后,张进才拿出了自己的藏品。看到藏品,两人激动不已。他们告诉张进才:“你收藏的这个东西全称叫南朝大仰覆青瓷莲花尊,属于国家级文物。迄今为止,除了你这件,世界上仅发现三件,一件在国外,一件在台湾,一件在大陆。而且,从品质上讲,你的这件青瓷莲花尊是最好的……如果你愿意捐献给国家,那就是对国家的一大贡献,同时也是个人的一大荣誉。”张进才这才明白,自己收藏的这件莲花尊的确是一件珍品。张进才没有犹豫,当场同意将这尊国宝文物捐献给国家。
事后他才知道,前来对青瓷莲花尊进行鉴定的范世民、杨文合都是中国鉴宝专家,他们是受国家博物馆委派来的。
按照我国当时的捐赠政策,捐赠者虽然是无偿捐赠,但也有一定的现金奖励,因而两人在回北京前征询张进才的意见,问他有什么要求。经过慎重考虑,张进才提出三个要求:1.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向毛主席纪念堂敬献花圈,并照相留念。2.自己家庭生活困难,父母多年的愿望就是能盖3间新瓦房,他希望在国家帮助下实现这个梦想。3.如有可能,最好能在献宝时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
现在看来,这三个要求似乎很好笑,但对于年轻的历史教师张进才来看,却是如此的真切和神圣。
一个月后,一个明媚的早上,张进才收到一张寄自北京的1200元的汇款单,还有一套精装《辞海》、一套新版《中国简明通史》。当然,还有一份红色邀请函,让他带着国宝去向往已久的北京。
当时,张进才去北京献宝的消息轰动了整个上蔡县城。他所在的上蔡县二中还专门为他举行了欢送仪式。
可以想象,那一刻,一个土生土长的年轻教师,能够去北京献宝,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心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也正是张进才这次不同寻常的京城之旅,为中国半个多世纪的文物收藏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