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秘浦城遗址群,寻找失落的闽越文化(一)(2)

2009-05-06 13:4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可就在一号墓刚刚开始挖掘的时候,在大王塝墓葬考古人员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座墓葬有被火烧过的痕迹。这些是当时取土时发现的大量火烧土。

可就在一号墓刚刚开始挖掘的时候,在大王塝墓葬考古人员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座墓葬有被火烧过的痕迹。这些是当时取土时发现的大量火烧土。紧接着,陈寅龙又在骨架周围发现了棺椁被烧毁的痕迹。一时间,陈寅龙不得不重新开始思考,重重假设又被他逐一排除,为什么一座墓葬会被大火前后烧过两次呢?

考古人员通过对火烧土的分析,发现第一次大火应该是古人为改变土质有意所为。目的是为了防止尸体腐烂。

墓葬另一次大火的原因,据专家推测可能是盗墓贼所为。由于当时墓葬中的棺木等木料并没有腐朽,盗墓结束后,盗墓贼放火烧墓。也有一种分析似乎也在情理之中,那就是盗墓中不小心失火,因为木质结构长时间在地下就会产生沼气,遇到火便会燃烧,这种现象在很多被盗的墓葬中都曾发现过。

由于陪葬品被盗,现在已难以确切的知道大王塝墓葬主人的生前身份,但从墓葬的规制上,仍可以感受到墓主身份的显赫。

福建盗墓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到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平定闽越,对闽越国内部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段。为了彻底消除后患,汉武帝诏令将闽越举国迁往江淮内地并焚毁闽越国的城池宫殿。从这时开始直到三国时期的三百多年时间里,当时的福建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四面八方的流民大量涌入,专门从事盗墓活动。一时间,闽越时期的遗址和墓葬几乎被逐一盗掘。

即使如此,当年的盗墓者也有遗漏的地方。也正是他们的遗漏才有了2005年1月3日二号墓发掘时带给考古人员的惊喜。

这天,负责协助清理工作的农民在用锄头挖掘的时候,偶然间触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这一发现将考古人员的兴致一下提了起来,陈寅龙见状连忙下去亲自动手清理。刚开始大家怀疑是玉器,但很快他们发现猜测是错误的。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截手柄。待慢慢剔除全部表土后,呈现在陈寅龙等人眼前的竟是一把保存完好的青铜剑。

二号墓出土的这把青铜剑具有典型的越式风格,虽然剑的刃口有些残缺,但仍然能看出当年精湛的制剑工艺。越式青铜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直就享有盛誉,1965年在当时湖北省的一座楚墓中就曾出土过一把轰动国内外的青铜剑,剑身上还铸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字。虽说这把青铜剑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但依旧光彩照人。

浦城发现的这把青铜剑再次证实了越式青铜剑的不同凡响和高超的铸造工艺水平。

这把青铜剑的出土让考古队员们们感到非常兴奋,没想到墓葬中还藏有如此珍贵的文物。大家此时开始相信,如果继续发掘下去的话,势必会有更多的东西出现,于是,在场所有考古队员的热情被一下子激发起来。

对于这种具有典型越式风格的青铜短剑,学术界大多认为它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的产物,而土墩墓里出土的这把短剑,经文物专家的鉴定,年代大致确定在距今两千九百年左右的西周晚期,这一结果与学界的推断不谋而合。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