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宫中,不仅有多处佛教寺院,而且还曾经供奉过一件佛家的圣物,这就是20世纪80年代从西安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佛指舍利。
文献记载了当时迎送佛指舍利的盛况,地宫中的一些绚丽的金银宝物,曾经在大明宫中陈设,为了表示虔诚,皇帝们把它们随同佛指舍利埋葬在地宫中。
不过,在皇宫的宗教建筑中,还是数道教的三清殿规模最大,这和唐玄宗有一定的关系。
考古发现,三清殿建筑的版筑夯土台就高出地面15米,面积有4000平方米。这里出土了大量三彩琉璃瓦,如此斑斓、明丽的琉璃瓦出土,在大明宫中是唯一的一处,另外还出土了各种鎏金建筑装饰物。从这些遗留物分析,当时的三清殿一定是金碧辉煌、光彩耀眼的宫殿。
当年,玄宗曾多次拜祭三清殿,不断为道教的玄元皇帝增加尊号,戴桂冠,使道教始祖老子的地位扶摇直上,无与伦比。
在盛极而衰的晚唐,大明宫的主人们似乎都失去了理智,食丹的食丹,迎佛指的迎佛指,更有一些皇帝整天沉湎于酒色之中……
大明宫中的一块平地,曾经是一个球场,残存的建筑遗迹表明这里还有过一个宫殿,文献记载这里叫清思殿,是晚唐时修建的宫殿。名字虽然叫得很雅致,但当时这里却总是一派热闹的景象。
唐代盛行马球,连皇帝都亲自上场参与。唐三彩中就有很多打马球的人物形象。考古工作者发现,清思殿前的这个马球场地面非常坚硬,1000多年的时光都没有让它损毁。据文献记载,当时修建马球场除了砸夯,还要在地面浇油,而这种油很可能就是当时民间的食用油。浇满油的球场即使下雨个把月,地面也依然干爽平整。
史书记载说,清思殿的装潢十分奇特,屋里悬挂了3000多面铜镜。
研究员安家瑶介绍说:在这发掘呢确实发现了17块铜镜的残片,因为记载上是说有3000面铜镜,那当然唐代这个大明宫毁坏以后,这些铜镜可能都被人取走了,再发掘还能发现17块残块,也不算少了,也都不是一面镜子上的。
在晚唐的皇宫,宦官的权力十分了得,不仅大臣们奈何不得他们,就连皇帝的命运也掌握在他们的手中。在法门寺出土的一件金器上刻着“五哥”的字样,五哥是唐僖宗的小名,这位皇帝就是被宦官扶持上皇位的。他继位后把一切国家大事全部交给宦官,自己沉迷于享乐。
这时的唐王朝已经陷入尖锐的社会矛盾中,在唐僖宗即位的当年就爆发了农民起义,起义军逐步壮大,进逼长安。公元881年,唐僖宗仓皇逃奔四川。几天后,起义军首领黄巢在大明宫称帝。
虽然在4年后,起义军被赶走,唐僖宗又回到了大明宫,但这时候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藩镇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势力猛增,成为大大小小的割据力量。
多次的兵火战乱,使得长安城遭受空前的灾难,无论是宫殿还是民居都被烧掉了十分之六七。直到今天,在大明宫的遗址上还可以看到火烧的痕迹。
唐僖宗病死后,他的一个儿子被宦官扶上皇位,是为唐昭宗,他是大明宫里最后的一位皇帝。公元904年,势力强大的军阀朱温强迫唐昭宗和皇室东迁洛阳,拆毁长安皇家宫殿,拆下的建筑木料被推拉至渭河浮水而下。
3年后,唐朝最后一个皇帝被朱温废除,盛极一时的唐王朝就这样毁灭了。
这时的长安城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平和与安乐,大明宫也失去了皇帝后妃们快乐的身影。
一座太阳之宫,就这样被人间的灾难残忍地吞噬,但它曾经的辉煌并没有化为灰烬。当现代考古学家一点点地深入和挖掘历史的遗迹,大明宫终于在被掩埋了1100年后重新绽放出异彩了。
断垣残壁和零星的文物,依稀为我们描绘了曾经的繁华盛景,逝去的舞榭歌台带着梦境一般的恩怨情仇,又一次回到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得以重温那个远去的时代那消逝了的宫阙和它的绝代风姿。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