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秘北京猿人的踪迹,寻找中国人的真正祖先(一)(3)

2009-05-08 10:4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山顶洞人的骨骼特征已经和现代中国人没有什么差别。地层年代显示,他们生活在距今3万年左右。也就是说,你我现在的模样,至少在3万年前就已经定形

山顶洞人的骨骼特征已经和现代中国人没有什么差别。地层年代显示,他们生活在距今3万年左右。也就是说,你我现在的模样,至少在3万年前就已经定形了。

这样一来,关于中国人的来龙去脉似乎变得更加清晰了:北京猿人——山顶洞人——我们,这就是发生在中国的故事。

有“人类起源于亚洲”的理论支持,又有古人类化石作证, “中国人本地起源说”应运而生。20世纪40年代,德国学者魏敦瑞提出:以中国人为代表的现代黄种人,是从北京猿人经山顶洞人进化而来。在当时,这是证据最丰富、最过硬的一种理论,学者们深信,只要对这些已经发现的人类化石做进一步的研究,就能够找到更加有利的证据。

然而,就在人们打算深入研究三者关系,找出他们彼此之间的紧密联系时,灾难降临了。

这一年,日军对华正式发动侵略战争,伴随着隆隆炮火,文明顷刻间化为废墟。刚刚初见成效的中国古人类研究工作,也被迫中止,在做了一些紧急处理之后,除了三位留守人员之外,其它周口店的工作人员都解散了。

这一天,逃亡四川的胡承志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令他震惊的消息:北京周口店出土的猿人头盖骨化石神秘失踪了,而几个月前,正是他,亲手将这些化石装的箱。

当年的北京协和医院,曾经存放过周口店出土的化石标本。

当时的协和医学院悬挂美国国旗,日军对此有所顾忌,因而一直没有进院搜索。

十多年来,人们在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共5个,另有肢骨、牙齿化石百余件,他们和山顶洞人化石一起,被精心包裹后装入大箱,秘密存放在学院仓库中,等待转移。

1941年12月初,包装在两个大木箱里的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类化石,被移交给了美国海军陆战队。5日,部队乘火车前往秦皇岛。计划3天内,乘“哈里森总统号”返回美国。

然而3天后,日本突然对美进攻,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偷袭珍珠港事件。

这一天,“哈里森总统号”刚刚启程,就被日本人击沉于长江口,化石箱是否在船上,无从考察。中国的古人类化石就此下落不明了。

从1937年开始,由于日军侵华,不仅周口店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完全停止,周口店出土的所有人类化石也全部遗失了。龙骨山一带一片萧瑟,昔日的中国古人类的圣地,如今荒草没胫、只留下断臂残桓。直至今日,那些化石的去向仍旧是一个无人知晓的谜。

十多年来,点滴积累的全部收获,在一瞬之间化为泡影,这个消息另所有在周口店工作的人员扼腕痛心;同时,也震惊了中国和世界:那些化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老祖宗”;在那两箱化石里,有当时全世界最古老的人类历史。

这无异于一场恶梦,对你我祖先的追溯,刚刚初见成效就陷入了全面瘫痪。

19世纪早期,在北京龙骨山的山洞里,相继出土了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的骨骼化石,这些发现仿佛告诉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就在中国。不仅如此,当时的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亚洲就是整个人类的起源地,北京猿人不仅是中国人的祖先,也是人类最早的祖先。

然而,在战火中,中国的古人类化石一夜间神秘失踪,你我的故事不得不在仓促间草草收场,祖先的踪迹刚刚露出端倪,就又一次湮没进历史的尘埃。

十二年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和平时代。战争并没有磨蚀掉人们的意志,相反,新的制度又使这个民族回复了生机。由历史中断的记忆被重新唤醒:你和我,这些今天一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群,到底是不是周口店那些古人类的后裔?

在有文字记载的数千年历史中,我们传承炎黄血脉,一手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文明;但那些没有文字、被几万、几十万年时光尘封在地层中的历史呢?是否正如人们猜测的那样:可以一直回溯到3万年前的山顶洞人,进而到50万年以前的北京猿人?

中国的古生物学家们,迫切的想要找到答案。

虽然原始化石已经丢失,但还有一些复制品被保存了下来。这些复制品也是当年被制作出来专供研究的。

如果魏敦瑞的猜想成立,北京猿人经山顶洞人进化成今天的中国人,那么,在山顶洞人的骨骼上,就应该同时具有北京猿人和现代中国人的特征。然而,对比的结果却令人吃惊:在这三者之间,并没有前后继承的关系!

山顶洞人的脑量和骨骼特征跟今天的你我没有太大差别,完全算得上是现代人种!

他们与北京猿人之间的区别,就像我们与北京猿人之间的差别一样大。

山顶洞人无法连接起你我与远古祖先的之间的断层。

在山顶洞人与北京猿人之间,仍然缺少一个重要的“过渡人种”!

北京猿人到底是不是我们的祖先?他们有没有进化成山顶洞人?古人类学家们又继续拿起工具,四处寻找“过渡环节”。

银川,一座因历史文化悠久而闻名塞上的中国北方城市。黄河自南向北穿越城东,西边 伫立着贺兰山。自古,这里便是少数民族游猎聚居、繁衍生息之地。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