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同宗同族的人在死后仍旧希望将灵魂活在一起,作为邛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石墓这种特有的丧葬习俗,或许更能表达他们对死后精神生活的追求。在邛人看来,只有巨大的石头才能给他们带来力量与安宁。将灵魂栖身其中,才能永享安宁的净土。已经销声匿迹的邛人,留给世人的只有这些巨大的石墓。考古人员也只能通过对这些石墓的研究,来更多地了解邛人的故事了。
经过近两个月的发掘,对洼垴1号大石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已临近尾声,总结这次的发掘成果,还是让考古队员们由衷地感到骄傲。
多年以前的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也曾发现了一些修建好,但是没有使用的空墓。后来,这也被专家作为判断邛人由发展壮大到神秘消失的无声证明。
四川大学考古系教授林向认为:邛都夷在这个地区没有扮演主角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中央政权跟这里的民族地区的势力是种互动关系,那么邛都夷不可能是完全消灭了,他慢慢地被汉人汉含化了。我希望用含化两个字。就把他包容起来了。把他化到汉人里去了。慢慢他自己的文化就不在了,就看不出来,就像当地的一般人一样了。
邛人所在的凉山地区自然条件非常适宜人类居住,这里也正好处在中国西部Y字形的文化传播带上。安宁河谷以北有以三星堆为代表的蜀国青铜文化,南边有以云南晋宁石寨山为特征的滇国青铜文化,照理说这里一定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可是,关于凉山地区的文字记载,就只有司马迁的几句话。而在大石墓中也只出土了一些小件的青铜器,并且大多是装饰品。这能代表大石墓青铜文化的真实面目吗?
然而与邛人同时期生活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多是使用青铜兵器的剽悍民族。但从大石墓中出土的器物来看,却很少有大型的兵器。主要是一些散落在尸骨边的铜刀、铜剑等小型兵器,这些发现又说明了什么呢?
凉山州博物馆馆长刘弘介绍:在战国到西汉这个时期,整个西南地区很多民族,基本上发展到青铜文化发展到一个水平上面。从我们现在考古发掘来看,啊。这个地方的基本上在一个水平上。
事实上,当年邛人所生活的安宁河流域并不安宁。近年来,考古工作者们在毗陵地区发掘出了大量古滇、古蜀的大型青铜兵器。不难看出,这些与邛人生活于同一时代的少数民族十分强大、彪悍。可以想象,当时的邛人要在这种条件下生存下来也绝非易事。况且,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是中国版图急速扩张的年代。许多偏居一隅的少数民族都被逐个纳入到民族融合的浪潮中,自然生活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邛人也不会例外。
公元40年,东汉朝廷曾派遣军队平定南方。当时,威武将军刘尚领兵路过此地时,邛人的首领长贵担心刘尚平定南方后自己也会遭殃,便设计加害刘尚。不曾想他的计谋被刘尚识破,于是,长贵的失算给邛人带来了杀身之祸。
此后,在民族融合的浪潮中,邛人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威胁。邛人在东汉初年所遭遇的这次毁灭性打击,或许是它最终消失殆尽的主要原因,一个曾经强盛的民族就这样慢慢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随着邛人的消失,大石墓也停止了修建。从那时起,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神秘墓葬。然而,这个民族是凭借着何种力量在安宁河流域安居了400年?民族消失后,它是否演变成为一个新的民族或者已经融入到了另外的一个民族?邛人的首领为何不像蜀、滇的王者拥有自己高级的墓葬,而甘愿与他的同胞长眠在一起?这都将成为考古人员后续研究的主题。
对安宁河流域大石墓的发掘,是迄今为止中国石墓墓葬群里一个最完整的考古发现。它填补了安宁河流域考古史上的空白。这一独具特色的古代文化遗存,对研究中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历经30年,凝聚了几代人心血结晶的安宁河流域的考古发掘,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长期以来笼罩在邛人身上的神秘面纱正在被层层地拨开。
四川大学考古系教授林向介绍:大石墓现在看比较清楚了:大概就是说,我们讲以北方的氐羌系为主的一种和当地相结合的文化所构成的,这个当然是没有问题了,聚落跟这个邛都夷有关也是没问题的,它是和这个农业民族有关也没有问题的,长期居住的,它有侯王了、有阶级分层了,也没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考古已经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的考古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还原了邛人生活的一个侧面。然而 这对于多年以来从事安宁河流域考古工作的专家学者们来说,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对下一步的工作,刘弘和他的同事们有着新的打算。
凉山州博物馆馆长刘弘介绍: 考古肯定有很多未知的东西,有时候要经过发掘,新的发掘才能发现。比如说,大石墓的遗址、这个民族生活的遗址,是考古学上最重要的一部分。墓葬只是反映它一个方面,那么整个的墓葬,它的遗址更多地反映这个民族的当时的生产生活,包括社会结构各方面的情况
如今,人们早已习惯了与这些巨石的朝夕相处,有些巨石甚至成为了孩子们玩耍的场所。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或许还不知道它的来历和将这些巨石搬到这里的那个民族。 大石墓作为邛人灵魂安息的居所,目睹了安宁河谷两千多年的荣辱沧桑。作为时间与历史的见证者。今后,它还将静静地矗立在这里,继续陪伴着这里的人们走过未来的岁月。
(责任编辑:九鼎八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