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顺东:注意到在这一类型里面,它是并指,两个手指并指,指向一侧的姿态,道家里面称之为一种手势语,这个手势语实际上代表了一种某种特定信仰的表达,跟我们讨论过的,帝陵的这样一些祭祀可能关联就不会那么直接,这是比较典型的证据。
道教的手印,辟邪的朱砂,这两个发现基本上将鬼崽岭石像群中大量的石俑和舜帝之间的关系完全切断。
吴顺东:道教的这么一个东西出来之后,这样一些手势语才可能真正产生出来。
由此看来大部份石人打造的年代必然在道教出现之后,也就是汉朝之后。因为汉代以后,铁器才开始大面积的使用,民间打造这种比较精细的石俑才成为可能。另外,这些手势也向我们表明,这些石俑和道教的民间神秘崇拜有着密切关系。
至此,在北京和湖南两地的专家通过对已经发现的石俑的鉴定,共同为我们勾勒出鬼崽岭石像群被打造的三个重要阶段。我们迈开了揭开鬼崽岭神秘现象的重要一步。
首先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专家刘卫东根据石像身上密布的石筋断定,最早的石像打造于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接着,考古学家吴顺东发现鬼崽岭某些石像的手部呈现出道教手印的姿势,从道教手印和石俑的服装特征来看,它们应该打造于秦汉年间;最后,刘卫东从石像的面部雕刻技术和服装服饰来判断,这种石像应该是宋元时期的产物。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卫东: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它整个这一期分,这一期来讲,没有明显的明清时代特征,而且当地的人,当地的文献记载也是从很早时间,比如宋代的时候文献第一次出现这个东西,甚至到后来明清的时候文献就没有对它的描述。
现在根据吴顺东在洞穴里面的发现我们知道,鬼崽岭乃至周边地区存在的石俑肯定和某种神秘活动有关,但为什么地方上的人们对于这些事情却一无所知呢?难道这种神秘活动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在鬼崽岭,我们考察这些所谓的鬼崽的时候发现,它的时间跨越了几千年,但是却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这种断档,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但是从新石器时代到秦汉之间就没了,大量集中第二次出现就是秦汉年间,可是从秦汉以后再到宋元之前,这段时间又是空白这个地方似乎又没有人类活动的迹象了,反而到宋元之间,突然之间鬼崽又在此冒了出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几段大段的空白时间,鬼崽岭地区真的就没有人活动吗,如果做没有人活动的话,谁又会把雕刻鬼崽的这个技法给传承下来呢?
在今天,当地的巫鬼祭祀风俗依然非常盛行,在去往鬼崽岭的路上有许多这样破烂不堪的庙宇。这种庙宇已经年久失修,但是在墙上隐约残存的壁画中可以看出,他们当地有特别的供奉习惯。这个时候,吴顺东想起了多年前自己在做舜帝陵庙考古准备工作期间,在翻阅资料的时候曾经见到的一个材料。
吴顺东:我曾经在一个文献中间见到曾经有一个非常奇特的习俗,供奉的这个石像可能是某个具体的人物的替代品,而当这个替代品供奉到鬼孤神这么一个神灵面前之后,这个替代品所指代的那个真实人物命运就会按照他健康成长的这么一个愿望存活下去,并且实现他自己人生的目标。
然而这也仅仅是一个记载在文献当中的历史,要回答鬼崽岭石俑的真实用途,吴顺东需要找到确凿的证据。可调查的方向在那里呢?
吴顺东:如果说它只是一种孤立,那么我们必然陷于一种无法解释,无法得出最终结论的这么一种争议之中,我们仍然需要在周边区域内找到它的类比物,那么通过这些类比物,它的存在的方式,我相信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的推论来。
吴顺东决定对鬼崽岭周围地区的民俗和文物古迹进行拉网式的排查。一天,在距离鬼崽岭大概7公里左右的地方,吴顺东在一个祭祀土地的祭坛里发现一尊近代雕刻的石像,这尊石俑造型与鬼崽岭发现的石俑像差无几,但是在这尊石俑背后刻着一个姓阳的供奉者的姓名,并且在这些文字里也说明了雕刻这个石俑的原因。
吴顺东:表明我这尊石像雕刻我是要奉献给社主,向社神,社主,祈福,祈什么福呢,是为了社神,社主保佑我这个儿孙某某能够健康成长。
无独有偶,远在北京的石刻专家刘卫东对带回北京的鬼崽岭石俑做了深入的观察后发现,在其中一尊石俑上竟然也雕刻着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