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黑喇嘛:横行大西北,谜一样的人物(一)(2)

2009-07-04 13:44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黑喇嘛选择落草的第一个目标是中国新疆。他先看上了巴里坤的三塘湖。因为离外蒙古太近,他又盯上了地处新疆东大门的淖毛湖、松树塘等地。 杨镰告

黑喇嘛选择落草的第一个目标是中国新疆。他先看上了巴里坤的三塘湖。因为离外蒙古太近,他又盯上了地处新疆东大门的淖毛湖、松树塘等地。

杨镰告诉我们:有一个俄罗斯人叫奥勃鲁切夫,他写了一个叫《中亚的荒漠》,里面写到,松树塘那一带实际上有很多黑喇嘛的党羽,这就说明松树塘那么好的地方,一直是黑喇嘛想觊觎的,他一直想把自己的势力挪到这来,在这个地方建立他的一个立足点。所有的进入新疆的和出新疆的人,都要从这经过,林则徐、邓廷桢、洪亮吉、祁韵士,还有纪晓岚都从这走过。走到这儿翻越天山,经过天山庙到哈密才能进入中原,而且那个时候兰新铁路没有通,没有这条路线,所以那个时候必须贴着这个山一直走,我们叫天山走廊,贴着这个山一直走到巴里坤,然后到乌鲁木齐,到伊犁,当时伊犁是新疆的首府。

山脚下就是黑喇嘛垂涎已久的松树塘,由于新疆督军杨增新的坚决反对,黑喇嘛在新疆已没有了立锥之地。那么,对于下一个性命攸关的落脚点,黑喇嘛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1920年的冬天,黑喇嘛带着自己的部落掉头南下,走出中蒙界山,来到了中国西北最大的无人定居区——黑戈壁。各式各样在外蒙古不能立足的人纷纷追随他来到黑戈壁,一时间在黑戈壁驻札了500顶帐篷,无人区出现了一个新的“帐篷城”。

在哈士纶的《蒙古的人和神》一书中有一张黑喇嘛的照片,是迄今为止黑喇嘛最有代表性的一张标准像。哈士纶在书中没有说明这照片的来历,照片下附有两行字:“诺音喇嘛”“任籍甘肃安西”。民国时期的马鬃山归属于安西县,也就是今天的瓜州县。画面上丹毕加参手持钢枪,威风凛凛地站在遍布青黑色砾石的大地上。可以推断,此时他已在马鬃山占山为王。

那么黑喇嘛为什么最终选择在马鬃山落草?曾经被中外探险家反复提起的“丹宾喇嘛的城堡”又在哪儿呢?

1927年10月,在黑戈壁的东部起点——内蒙古额济纳河畔的大本营,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休整完毕,准备穿越黑戈壁。这是他们此行最令人望而生畏的一段路程。丹麦探险家哈士纶写道:“进入沙漠的深处有一座要塞,直到前几年还由臭名昭著的土匪头子丹宾坚赞所控制。”

半个月后,哈士纶带领的分队首先到达马鬃山,他们亲眼见到了这座气势雄伟的要塞:

哈士伦即刻断定:这就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中亚神秘力量的中心,常人难以想象也难以抵达的地方,黑喇嘛丹毕加参的最后据点——碉堡山。哈士纶拍摄了这张照片,把它称为“沙漠里的土匪城堡”。

在这之前的1927年春天,苏俄东方学家、著名画家列里赫也路过这里,同样被碉堡山的雄姿所震憾,他留下了这幅油画,画家的视角与哈士纶的照片几乎毫无二致。

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外方团长斯文·赫定博士在1935年出版的中亚探险路线图上,特别标注了这个地点:“Dambin  Lama’s Castle”丹宾喇嘛的城堡.

自从1930年代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最后一次经过黑戈壁之后,国内有关黑戈壁历史的研究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断层。此后数十年里,很少有研究者涉足黑戈壁,更没有人提起过他的神秘城堡。甚至连黑喇嘛是否存在过也成了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大正告诉我们:尽管这个人物在蒙古历史上可能不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中国的边疆感历史上可能也就是一个昙花一现的人物,但是,这个人物的方方面面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怎么发迹的,后来被暗杀等等过程,从历史的记载上看就很少很少。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杨镰沿着黑喇嘛逃亡的线路,在黑戈壁考察探险30多年,获得了许多重要发现,但唯独没找到黑喇嘛要塞的线索。

杨镰告诉我们:甚至有没有这个人实际上都是有争议的,因为国际上曾经用卫星追踪过我们这一带的建筑,但他们没有发现有类似于咱们二三十代年文献中记载的那样一个地点,所以他们认为这个可疑。

黑喇嘛连同碉堡山,似乎从人间蒸发了。

马鬃山是个寂寞的边境小镇,隶属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镇上的牧民才600多人,而地域面积却达3.8万平方公里。

马鬃山没有高大的山峰,四周都是低矮丘陵。这些丘陵好像是在地壳运动过程里刚刚涌出,就被抛弃在荒野中的半成品。一簇簇山包如同奔马扬起的鬃毛,“马鬃山”的名字即由此而来。

2003年10月,杨镰带队考察被遗忘的丝绸之路。途径酒泉时,偶然听人说马鬃山区有一座碉堡山。杨镰迫不及待地驱车赶来,在登上碉堡山的一刹那,巨大的惊喜让他目眩神迷。

杨镰回忆道:我第一个感觉就象梦境一样,跟那些探险家们,跟那些早期记述完全一致。

毫无疑问,这就是20世纪丝绸之路的恐怖之源,令人谈虎色变、又令人无比神往的丹宾喇嘛的城堡。

丹宾喇嘛的城堡座落在马鬃山镇南的丘陵中,方圆五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山头上,密集地分布着碉堡、战壕、营房等工事,每一座小山包上,都有一个岗楼,它们与中央建筑群之间用战壕相连。层层叠叠的掩体和射击孔,构成密不透风的火力网。堡垒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没有相当专业的军事眼光,不可能设计得出来,没有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根本不可能完成。

碉堡山的主体建筑座落在一座已经坍塌的高大塔楼下面,这是要塞的核心、黑喇嘛的指挥部所在。在哈士纶的相片上,在列里赫的油画中,那一道道坚固的围墙和俯瞰山谷的岗楼,都只剩下残垣断壁,但当年的建筑格局依然清晰可见。

杨镰认为:这不像是一个会在戈壁上出现的,这是马鬃山最大的一个历史遗迹,而且是西部近代最大的一个军事设施,这么大规模的、大面积的军事设施,从古到今再没第二个了。

最南端紧挨着道路的一座小山顶上,有一个高大的堡垒,它起到扼守交通要道的作用。这就是当年黑喇嘛的“税卡”。

杨镰介绍说:凡是从这条古道通过的商旅,黑喇嘛就公开向他们收税,凡是交了税的商旅,那么就由他保护,他就象官府一样的,成立了一个新的行政建制,比如说向这些驮队和商队提供沿途的泉水的地点,这个泉水的地点只有黑喇嘛一个人知道。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