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黑喇嘛:横行大西北,谜一样的人物(四)

2009-07-04 14:25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黑戈壁,曾经是几千年来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但在几十年前,这里却出现了一个令旅客闻风丧胆的大盗“黑喇嘛”,他的影响如此巨大,甚至成为丝路改道的原因之一。

由于新疆督军杨增新的严密防范,黑喇嘛染指新疆的企图终告破灭。而对于刚刚萌芽的“疆独”、“东突”分裂势力,杨督军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2007年秋天,我们从马鬃山镇出发,去甘肃和新疆交界处的明水乡。

去明水,必须经过碉堡山。这座历尽劫波的堡垒虽已残破不堪,但依然透出几分威摄。设想一下,如果当年不从内部攻破,黑戈壁上还有什么人能与坐拥碉堡山的黑喇嘛相抗衡?

曾经威风八面的城堡已渐行渐远,黑喇嘛带来的喧哗与骚动,已被黑戈壁上旷日持久的大风刮得无影无踪。前方的明水,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奇呢?

在这条丝绸古道上,最早有汽车轮子碾过是1934年。这是斯文·赫定率领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第二次穿越黑戈壁,这次,他们为国民政府交通部勘测西北公路交通线。斯文·赫定的车队也是经明水入新疆。他们在明水做了短暂停留。

当五座高大的烽火台赫然出现在眼前时,我们知道,这就是当年斯文·赫定车队驻足过的明水古城。

杨镰介绍: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几个勘测公路的专家,他们要从马鬃山要到新疆哈密,他们的车队路过了这个地方,突然在路边上发现了一个建筑。当时他们都非常吃惊,他们想象不到在这边还有这么壮观的一个城市。斯文·赫定和他的一个助手,一个瑞典的考古学家叫贝格曼,就是发现居延汉简这个人,就赶快停下来了,他们日程非常紧,当天晚上必须在前面宿营,不可能在这久留,他们就利用当时的测量工具,对这个古城做了实测而且做了简单的一个考察。

眼前的景象和贝格曼画的实测图一模一样。整个遗迹有七处残存建筑,五座烽火台紧紧地簇拥着中间的小城池,一条护城河环护城南,两道挡马屏蔽城北。说明城堡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

斯文·赫定在《丝绸之路》一书中写道:我多少感到意外的是,明水至今仍留有汉朝在西北抵御匈奴帝国的最远的警戒线遗迹。

这就说明,明水不仅是甘肃与新疆的交界,也是汉朝与匈奴、农耕与游牧拉锯式争夺战的前沿阵地。

杨镰介绍:这个非常有意思的,大雪要下来了,草原上他吃什么呢?牛羊当然可以吃了,粮食就没有,那个马也很肥了,他就开始南下,南下通过这些通道,他就到什么绿洲啊,村镇啊,到那边打粮食去,怎么打粮食呢?到我们的库房去收粮食,比如说敦煌的一些农村啊,打好了粮食搁进仓库里了,那么他的骑兵就来了,但是他有一个特点,他每次都不穷尽,明年还来,这就是游牧和农村的一种碰撞,所以这个碰撞造成了历史的进步。

在黑喇嘛盘踞黑戈壁的年代,作为两省边界的明水,一定是他的老对手杨增新严加防范的关口。在这里,有没有与此相关的遗迹可寻呢?

西北荒漠地区的地名,往往都和水泉有关。明水这个名字好听,但极度缺水。方圆上万平方公里内全是荒山秃岭、戈壁沙滩,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区”。 隶属酒泉市公安边防支队的明水边防派出所,是这里惟一的常驻单位。年轻的武警官兵们远离家乡,长年累月地把守空旷寂寥的无人区,足见这个关口的重要。

在明水考察的时候,同行的娜仁娜好像心思不在明水古城上,她反复请求杨镰教授去看另一座城堡。

杨镰回忆到:到了那明水古城,她就反复说,那边还有一个古城,我说是怎么做的,她说石头的,还有石头台阶,是个石城。听了半天,我听不明白,我还一直以为,她是从另外一个位置来明水古城,是不是她在那个位置看明水古城,是另外一种面貌呢?我以为是这样,她坚持说不是,但娜镇长还是很固执的,一定要去看看,我说在哪呢?她就指了指那边那两个岗楼。过去呢,到那去,转过一个山弯,越过了一个大的平地,再往前走,我就感到这次考察重要成果就在这出现了。

山头上突然出现了无数的碉堡、战壕、营房工事,仿佛又回到了碉堡山。我们怎么也没想到,马鬃山区竟然有两座遥相呼应、势均力敌的军事堡垒。这突如其来的新发现,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杨镰介绍:真是没想到,在这么一个荒凉的,这么一个无人定居的地区,居然会出现这么大一片的军事布局,而且整个大概有10平方公里,全部都是一个军事管制区。

隐匿在丘陵之中的这座不为人所知的要塞,占地约十平方公里,规模浩大,建筑雄伟。每座山头都有密集的瞭望台、战壕和掩体。也有指挥中心和士兵营房,火力点布满山头,射击口覆盖山谷,高低错落,上下勾连,坚如磐石,密不透风。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别说敌人进攻,恐怕连飞鸟也难以逾越。

奇怪的是,长期以来,这个要塞在任何史料记载中都没有出现过。不论是反复路过这里的斯文·赫定与各路专家,还是黑喇嘛与他的部下——黑喇嘛要是知道黑戈壁另一边的这座军事设施,一定会有既生瑜何生亮的绝望之感。

那么,这座庞大的军事堡垒究竟是何人所造?他为何如临大敌?他要对付谁呢?

答案只能在要塞里找。

要塞指挥所的外墙上,有一些泥巴糊的标语牌让人产生了疑惑。这不该是“文革”年代另类的战备工程吧?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