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新疆督军杨增新部队的训词“知廉耻,讲礼义”,居然会出现在这个阒无人迹的地方。真是有些匪夷所思。但是,辨出这组标语,就推知了它的年代,这是一个突破性的发现。
朝南的山坡上还有一个形状酷似清真寺的建筑,应该是做礼拜用的。
杨镰介绍:这是供奉,典型的维吾尔风格的图案,和这群驻军密切相关,他们肯定在保卫新疆的边界,不让黑喇嘛把战火引到新疆的绿洲,毁掉新疆本来很脆弱的平衡。
不用说,这支部队里有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很明显,这是新疆的部队。
现在完全可以确认了,这座气势恢弘的要塞,就是八十多年前杨增新部队的防御工事!它的使命就是阻止黑喇嘛和其他冒险家进入新疆。我们到现在才明白,黑喇嘛的碉堡山只是黑戈壁的一半,如果没有这座要塞,黑戈壁的传奇就不算完整。
黑喇嘛做梦都不会想到,他的老对手杨增新竟然在明水等着他呢。丹毕加参染指新疆的美梦早就在此被终结了!
杨增新,字鼎臣,云南蒙自人,清光绪十五年进士。曾任甘肃河州知州,他于1908年入疆任镇迪道,后历任新疆督军、省长等职,直到1928年遇刺身亡,一生殚精竭虑,治理新疆。
杨增新主政新疆的时期,中国正经历着从清朝到民国以及军阀混战、外蒙古独立等等一系列重大变故,在这样的间隙里保持中国六分之一版图稳定的人,当然是博奕高手,是定力无比的人,是那种“你还没开口他就知道说的是不是实话”的非凡人物。
杨增新主政新疆的时候,对内采取怀柔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他推行过一个至今都令人称奇的征兵政策:每年寒冬将至,他就开始招兵。愿意当兵的都保证粮饷;到了来年春天,即将春耕,他又打开营门,让士兵们脱下军装去当农民工。因为新疆垦区劳动力奇缺,打工的收入远高于军饷。
对外他则寸步不让,全力保境安民。1918年-1919年,5万溃逃的沙俄白军进入新疆。而杨增新的兵力还不足1万人。他巧设空城计让白军缴了械。据说当精锐的白卫军缴械之后,见到了新疆的手持木头假枪的“业余”军人,后悔得痛不欲生。
1912年,黑喇嘛率领的外蒙古军攻占科布多,进而企图吞并阿勒泰。当时的民国政府准备放弃阿勒泰,而杨增新最清楚:“阿存则新疆可保,阿亡则新疆难以独全。”
昔人有言,欲保中原,必固西域,欲固西域,必保河西,欲保河西,必固敦煌。杨增新很典型,因为中国从东汉时期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概念,他把新疆,把敦煌,把河西和整个全国的安危完全联系在一起。
他立即派兵固守阿勒泰,一次次打退黑喇嘛部队的进功,使敌人不敢越雷池一步。
他在打阿勒泰的时候兵力不足,他想了些办法,用了些计谋,据说,他在每天早晨,就大张旗鼓地举行盛大的出兵仪式,就叫有限的军队大张旗鼓地放上走,晚上再撤回来,第二天再走,以示兵源充足,战斗力强,非要把阿勒泰保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大正认为:杨增新主持之下把科布多和阿勒泰分治,这可是太重要了,原来的科阿是合在一起的,就科布多和阿勒泰是在一起的,科布多已经出去了,如果杨增新时候不把它分治,科布多他管不了,没办法,阿勒泰在,他把科阿分治,科阿一分治,把阿勒泰保护起来了,科布多出去了,阿勒泰保了下来。所以杨增新主持下把科阿分治,科阿分治直接的结果就是阿勒泰留在国内了,留在我们的版图里边了,所以这个事是非常重要的,怎么来评价也不为过。
可以说,没有杨增新,就没有今天的新疆,以及中国的西北边界。杨增新坚持的是内陆亚洲重归和谐安定的底线。
杨增新执政时期,“东突”分裂势力已从俄罗斯中亚和土耳其渗入新疆,日后逐渐成为新疆不稳定的根源。对那些以 “传教者”身份混进新疆的中亚“东突”分子,杨增新采取了十分强硬的手段:严密监控,露头就打。
马大正认为:他当时传播的从中亚过来的人,从土耳其过来的人,他给规定了几条,第一条,必须按中国的儒家传统的来传播,不能自己胡乱传,不能说新疆跟中国没关系,这是他的一条政治原则。第二,他们进来传播的时候,办那些经文学校,教堂经文学校,伊斯兰传播的经文学校,这个经文学校必须到我政府登记,不来登记就是非法的,查出来就给封了。第三,如果这些都不听,驱逐出境,很严格。
在杨增新的严厉打击下,刚刚萌芽的东突分裂思想的传播被有效地压制住了。1928年以前,“疆独”、“东突”分子始终没有形成大气候。
马大正认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从大的历史发展的全局来看,杨增新的历史作用,应该予以充分肯定。
杨增新曾做过这样的一个比喻:在当时的形势下,只要发生战乱,塔里木就是一口锅底烧红的大锅。这片古老的绿洲牧场不是野心家的竞技场。一点火星,就会酿成森林大火。
杨镰介绍:杨增新要保护新疆绿洲的安定,他的一句名言叫新疆打不得仗,新疆叫做乱世是绝地,治世是桃源,只要一打仗,玉石俱焚。古代的绿洲哪能容得起那种战火,大家都得逃难。政治清平的时候它就像桃花源一样,老百姓过着非常满足的生活。不需要外力,也不需要战争。
黑喇嘛逃亡到中国境内,民国政府曾致电杨增新接纳黑喇嘛,接到电报后,杨增新立即下达了一道训令,要求哈密营县修复与甘肃接壤的边城军事防御设施,坚决不许黑喇嘛踏进新疆半步。
杨增新设防设的是相当远的,在星星峡设了一个防,又建了一个炮台,另外在星星峡以东,大概就是在现在的马莲井以北都有。
对黑喇嘛,杨增新确实是“如临大敌”,将提防一个只有几百人的败军之将,摆在优先地位。其慎之又慎,思之又思,只因事关重大。杨增新及时关闭了面对新疆东北无人区的大门,也就关闭了“乱世枭雄”黑喇嘛将战祸引入新疆的路径。
从黑喇嘛在新疆东大门外栖身的那一天起,杨增新就难以安眠。在黑戈壁交通线,在额济纳,在安西,在肃州酒泉,都有杨增新的秘密特工。他们有的就夹杂在商队中,哈密军方一旦得到情报,就立即向杨增新秘报黑喇嘛的动向。
当时,处在甘新交界陆路咽喉的星星峡镇,特务密布,间谍成群。据说,在星星峡镇上,每三个人就有一个谍报员。不但有杨增新的,还有甘肃的、青海的,也有外蒙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