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消失的月氏国:张骞通西域的目的地

2009-07-16 13:4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月氏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一个民族。早期以游牧为生,其后西迁至中亚,开始发展,慢慢具有国家的雏型。由于大月氏位处于丝绸之路,控制着东西贸易,使它慢慢变得强大

月氏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一个民族名称,早期以游牧为生,经常与匈奴发生冲突,其后西迁至中亚,开始发展,慢慢具有国家的雏型。由于大月氏位处于丝绸之路,控制着东西贸易,使它慢慢变得强大。到后来被匈奴攻击,一分为二:西迁至伊犁的,被称为大月氏;南迁至今日中国甘肃及青海一带的,被称为小月支。

历尽艰辛,张骞让月氏王国重现

汉武帝即位之后,一直图谋反击匈奴,彻底消除匈奴人对中原的威胁。碰巧这时,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投降的人说:当年有一个月氏国,跟匈奴发生了战争。匈奴王率部击败了月氏,杀死了月氏王,把月氏王的头盖骨做成了喝酒用的杯子。战败的月氏人逃到了西域,对匈奴王侮辱月氏先王的事深感屈辱,一直想报复。但是月氏势单力薄,自己不敢讨伐匈奴,又苦于没有盟友,因此复仇的心愿难以实现。

汉武帝听了匈奴人的报告,觉得月氏现在既然到了匈奴的西边,又与匈奴人有血海深仇,实在是讨伐匈奴大业不可多得的好帮手。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就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臂,还可以让汉朝少花许多人力、物力、财力。于是,他下令贴出榜文,召募敢穿越匈奴控制的地区,寻找月氏并建立关系的使节。

当时,人们只知道月氏国在在西域,具体在哪里,谁也不知道。更何况,在汉朝与西域之间,阻隔着强大的匈奴。也许不能走到西域,就被匈奴人杀了。因此,没有人敢莹募而来。

这时,张骞挺身而出了。张骞是陕西城固人,此时正担任汉武帝的宫廷侍卫。他觉得这是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也是一件对中原有重要意义的事,于是首先应征。汉武帝很高兴,为他挑选了100名勇士随行,还让归顺的匈奴人堂邑父给张骞做向导。

公元前138年,张骞开始了寻找月氏的行程。

要到西域寻找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溜进匈奴人的地盘,尽可能隐蔽地行进。但没走几天,他们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全都做了俘虏。

张骞一行被送到了匈奴王庭,军臣单于很容易地得知了他们的目的,恼怒地斥问:“月氏在我的北方,你们汉朝人凭什么可以不经过我的同意,就越过匈奴与月氏通使?如果我派人出使南越,汉朝也允许吗?”虽然很恼怒,但不知道为什么,匈奴人并没有杀掉张骞等人,而是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堂邑父被分配跟张骞住在一起。匈奴单于还把一个匈奴女子强行嫁给张骞为妻,一来可以方便就近监视,而来也希望借女色和妻子之情让张骞投降。

张骞被软禁,度日如年,但并没有放弃,一直在寻找脱身的机会。

日子久了,匈奴对张骞的监视也就慢慢松懈了。张骞跟堂邑父趁匈奴人不备,带着自己的匈奴妻子和孩子逃了出来,继续向西行进。由于是仓促出逃,他们没来得及准备干粮和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好在堂邑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来到了大宛国。

大宛和匈奴是近邻,当地人懂得匈奴语。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语,交谈起来很方便。他们很快被引见给了大宛王。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富饶强盛的大国,有心结交,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一直未能如愿。现在听说汉朝的使者到了,大宛王立即表示了最热烈的欢迎。了解到张骞此行的意图后,大宛王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