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冯嫽到龟兹国访问,当然也代了弟史同去。绛宾对乌孙王的女儿自然不会怠慢,特地在王宫中举办了一场宴会。绛宾首先演奏了一组自己谱的曲子,然后请弟史弹琵琶助兴。弟史弹奏轻盈,旋律悠扬,绛宾不禁连连喝彩。曲子演奏完毕,绛宾又邀弟史跳舞。弟史令人眼花缭乱的舞姿和庄重高雅的风韵使所有人都赞叹不已。
这样一来,绛宾对弟史产生了爱慕之情。在寻找与汉朝加深关系的办法时,年轻的龟兹王突然想到:弟史是解忧公主的女儿,是汉天子的亲戚,又是乌孙王的亲女儿。如果能与弟史永结秦晋之好,不仅自己可以抱得美人归,还可以同时与汉朝、乌孙建立起进一步的友谊,不正是一举三得的好事吗?
于是,绛宾派出使者去向乌孙王求亲。求亲使者到达无损后,传回令人沮丧的消息:弟史已经被解忧公主送到长安历练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眼看求亲的愿望要化为泡影,绛宾也只能仰天长叹了。就在这时,求亲使者还没有返回,一队使团却来到了龟兹。
乌孙作为汉朝的盟国,一直与汉朝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一队队使者经龟兹向长安进发,又经龟兹返回。对于一些重要的使团,绛宾还要亲自出面接待,以示友好。现在这队使团,正是从汉朝的长安归来,要回乌孙去的。
在按以往的例子接待了使团后,绛宾突然眼前一亮——他在使团中遇到了朝思暮想的弟史。原来,弟史在长安呆了几年后,经汉皇批准,返回西域了。
绛宾当即决定扣留乌孙使团,不准他们返回乌孙,以免再生变故。他同时又派出使者,前往乌孙说明情况,再次求亲。解忧公主被绛宾的真诚感动了,答应了婚事。
就这样,绛宾与弟史结为夫妻。两个人异常恩爱。解忧公主对女儿婚后的幸福生活非常满意,专门给汉朝写信,希望第史能享受比照皇帝宗室的待遇,并希望朝廷允许第史入朝觐见。这也是在变相为女婿争取地位。绛宾也趁机向汉朝表示,如果朝廷允许,他愿意陪同第史一起入朝觐见皇帝。公元前65年,绛宾的愿望实现了,他陪同第史到达了长安。
汉朝盛情款待远方的客人。作为皇室血脉,第史被正式任命第史为公主,赐予车骑旗鼓,几十人的专门乐队,绫绸缎绮、金银珍宝不计其数,并同丈夫绛宾一起被皇帝赐予印绶。绛宾夫妇在长安住了一年,才带着丰厚的赏赐回到龟兹。
一年的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足够让绛宾见识长安的繁荣和汉朝的富强。被中原汉家文化折服的绛宾在龟兹仿照中原样式建立了新的宫殿,让龟兹人穿起汉式服装,修筑道路,实行出入传呼、钟鸣鼎食的汉家礼仪。
对绛宾兴汉俗的做法,后来有些人给予了嘲讽。他们认为,那些汉家的宫廷礼仪不适合龟兹这样的小国。甚至有人说:“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骡也。”意思就是说,绛宾在小小的龟兹国实行中原的宫廷礼仪,就好比既不是驴又不是马的骡子。这话后来竟然演变成为一句成语——非驴非马。但是,非议绛宾的并不是龟兹人,而是龟兹以外的人。这些人并不知道,绛宾的政策为龟兹带来了多大的利益。
绛宾与汉家和好的政策不仅在他这一代得到保持。他的儿子丞德即位后,自称汉外孙,继续与汉朝通好。到了东汉时期,龟兹成了塔里木盆地最强大的绿洲之国。绛宾为龟兹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不是任何人可以随便否认的。
高僧鸠摩罗什
没有人知道第一个来到龟兹的佛教徒是谁,也没有人知道这个佛教徒来自哪里,什么时候来的。我们仅仅知道,当佛教从古印度传到龟兹的时候,龟兹人很快地接受了这个信仰,并开始大规模地开凿石窟,以表达自己的虔诚。成吨的颜料被运送进石窟,画师们在石窟中忘我地绘制佛教壁画。龟兹成为佛教胜地,吸引着遥远国度的僧侣。就是从这里,诞生了一位著名的佛教徒。他的名字叫鸠摩罗什。他是一位改变了龟兹的人。
当时的中原处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只有小乘佛教在中土传播。
鸠摩罗什的父亲是一个来自古印度的婆罗门种姓贵族,叫做鸠摩炎,原本是印度半岛某国的国相。因为厌倦了官宦生涯,鸠摩炎不远千里来到龟兹。龟兹王热情接待了这位远方的来客,聘鸠摩炎为国师。
龟兹王有一个的妹妹,名叫罗什,聪敏才高,能过目不忘。当时,她已经20多岁了,各国显贵都曾来提亲,她却不肯答应。但对鸠摩炎,罗什确实一见倾心,决意嫁他。后来,罗什为鸠摩炎生下了一个儿子。鸠摩炎夫妇按照西域的习惯,为出世的儿子取名叫鸠摩罗什。
母亲罗什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在鸠摩罗什很小时,罗什就决意出家,不惜以绝食的方式逼迫丈夫鸠摩炎同意。剃发受戒之后,罗什带着儿子一起到了雀离大寺出家为僧。罗什向儿子讲了自己的心愿:她希望儿子有一天能让佛法在中原发扬光大。鸠摩罗什记住了母亲的话,化为自己的志愿,一生都在为这个志愿而努力。
雀离大寺在西域是一个相当宏大的寺院,俗称西大寺和东大寺。龟兹佛教鼎盛的时候,这里曾同时容纳了上万名僧侣。
年幼的鸠摩罗什很快地引起了雀离大寺僧人们的注意。僧人们发现,这个孩子对经义,能迅速理解和掌握,一天能诵读1000偈,相当于32000字。鸠摩罗什研究佛经的同时,还研习了声韵学、语文学、工艺、技术、历算之学、医药学、逻辑学、星象、律历等学问,特别精于文辞和讲说。连龟兹国王都对他钦佩不已。
由于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王的妹妹,因此龟兹国人都特别供养他们母子。罗什深怕丰厚的利养影响修行,带着儿子走避他国。此时,鸠摩罗什才9岁。随着母亲渡过辛头河到罽(jì)宾国,遇到了名僧盘头达多。鸠摩罗什受到了盘头达多的传授,进步神速,受到了盘头达多的称赞。罽宾国王听说鸠摩罗什如此了不起,立即请鸠摩罗什进宫,同时召集许多论师一同问难鸠摩罗什,结果论师全被折服。因此,罽宾国王非常敬重鸠摩罗什,以上宾之礼供养他。
当鸠摩罗什12岁时,母亲又带他四处游历。这时,鸠摩罗什的大名已经被传播开了,许多国家都邀请他做自己的国师,但鸠摩罗什丝毫不动心。当时,罗什的母亲带着儿子到月氏北山,一位小乘佛教的高增见到鸠摩罗什,非常惊异地告诉鸠摩罗什的母亲:“你应当常守护这位小和尚。假如他到三十五岁时还能不破戒,就必将大兴佛法,普渡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