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消失的鲜卑:大山深处的强大民族(二)(2)

2009-07-17 16:3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虽然性情暴躁,冯太后对孙子孝文帝却非常慈明仁爱,从他一出生就亲自抚育。孝文帝年纪轻轻就表现出了超越同龄人的聪明英达,这让冯太后起初有些恐

虽然性情暴躁,冯太后对孙子孝文帝却非常慈明仁爱,从他一出生就亲自抚育。孝文帝年纪轻轻就表现出了超越同龄人的聪明英达,这让冯太后起初有些恐惧,怕自己死后孝文帝会对自己的娘家人不利,因此曾动过害死孝文帝的念头。但她最终没有对孝文帝下手,而是呵护备至,毫无保留地教育。

尤为重要的是,冯太后将一个改革家的思想和胸怀传承给了孝文帝。后世人很少有不知道孝文帝的改革的,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在孝文帝勤政之前,冯太后就已经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

冯太后首先进行的是实施班禄和整顿吏治。在此之前,北魏实行的是班赏制,就是将掠夺的战利品按军功赏赐臣下,而对各级官员都不发俸禄。因为没有俸禄,各级官吏就必须靠收受贿赂和剥削百姓来获取财物,这就导致了吏治的败坏。班禄,就是百官俸禄统一由国家筹集发给,不许官吏自筹。为了杜绝贪污,在班禄的同时,冯太后又主持制定了惩处贪污的措施,凡贪污绢一匹,枉法无多少,一律处死。

接着冯太后又推出经济改革的重要举措——均田制,按人口授予和限制占有土地。这一措施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的兼并,使一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又获得土地,成为北魏控制的自耕农。这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此后,冯太后又推行了三长制,在基层设立党、里、邻三长,加强对基层政治和经济的控制。另外,冯太后在思想文化上进行了提倡汉化的重要改革,用先进的汉文化来影响和转变落后的拓跋文化。她还尊重儒学,在长安为孔子立文宣王庙。这一点对孝文帝影响非常大,使孝文帝日后坚定不移地推行了汉化政策。

冯太后的改革措施,为后来孝文帝的改革打下了基础,也对孝文帝产生了影响。仅就这一点来说,冯太后就足以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女性之一。

公元490年,49岁的冯太后病逝了。孝文帝五天五夜不思饮食,哀痛至极。他给冯太后上谥号为“文明太皇太后”,后人因此称冯太后为“文明冯太后”。

吐谷浑,遗失的草原王国

吐谷浑,这原是一个人名。他是辽东鲜卑慕容部首领涉归的庶长子。《晋书·吐谷浑传》记载:“吐谷浑,慕容廆(guī)之庶长兄也,其父涉归分部落一千七百家以隶之。”

所谓庶长子,就是说是妾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吐谷浑是涉归的小妾所生,慕容廆索然是弟弟,确实涉归的妻子所生。在古代,嫡庶的尊卑区别是很大的,嫡子才有真正的继承权。正因为这样,涉归给吐谷浑分了1700户牧民,而他的统治权和大多数牧民,都归慕容廆了。鲜卑部落都是以首领的名字为部落命名,如鲜卑拓拔部、鲜卑宇文部、鲜卑慕容部。归吐谷浑率领的这1700户牧民,从此就叫做鲜卑吐谷浑部了。

慕容廆继承了涉归的汗位,成为了包括吐谷浑部的慕容部最高领袖。。吐谷浑与慕容廆的牧场并没有区分,所以,两个部落放牧的牲畜时常相遇。一次,吐谷浑和慕容廆两部的马在一处草场上嘶咬起来。弟弟慕容廆为此勃然大怒,认为这场马斗是吐谷浑蓄意所为。他派人指责吐谷浑说:“父汗在时早已分给你牛羊,你为何不走得远远的?那样马还会打起来吗?”吐谷浑非常气愤,回答说:“马是牲畜,好斗是马的天性,怎么能迁怒于人?既然你要我走,我便去一个万里之外的地方吧。”

为了争一口气,吐谷浑和他的1700户部众带着牛羊开始西迁了。就在吐谷浑部动身不久,慕容廆对自己的话后悔了。一来,可能是他顾念手足之情,觉得不该个跟哥哥翻脸;二来,他可能是怕部众因此觉得自己的首领是个心胸狭窄、连自己的兄弟都容不下的人;三来,他可能是怕1700户的吐谷浑部迁走,会减弱自己的实力。二是派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前去追赶吐谷浑,并力劝他留下。吐谷浑自然不愿留下来再受弟弟的气,不愿久居人下,但要说执意要走,有显得心胸狭窄,不够大度——做大汗的弟弟都认错了,做臣子的哥哥还在生气,怎能不叫议论?他表示要顺从天意,说:“从我们的祖先起,就是辽右的大族。父汗在世的时候,巫卜占卜说:‘父汗会有两个儿子,都能成大气,享受福祚,惠及子孙。’我是庶出,不应该与做了大汗的弟弟呆在一处称王,理应迁徙。现在因为马的缘故两家不合,恐怕就是上天的启示。你们试试把马往回赶,马要是回去了,我就回去。马要是不肯回去,这就是天意了,不能违背。”天意似乎果然是要吐谷浑西迁,马群被往回驱赶了十几次,又全都嘶鸣着掉头向西去。长老们见状,只好让开道路,任吐谷浑西迁了。

吐谷浑西迁的第一站是阴山。这里原是匈奴故地,水草丰美。在吐谷浑迁到这里之前,从东北呼伦池迁来的拓拔鲜卑早已在这里游牧多年。与拓拔鲜卑相比,吐谷浑的1700户是一个较小的部落集团,处于相对的劣势。

吐谷浑和他的部落在阴山一带游牧了20多年后,中原晋王朝开始了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掀起了少数民族与汉人的移民高潮。吐谷浑此时已经70多岁,却毅然决定再度迁徙,为自己的部落寻找一个更美好的家园,不受别的部落影响。这一次,他选择南下陇山,西渡洮水,最后到达甘肃临夏。此时的临夏是前凉的管辖区域,后来又先后被前秦和西秦占据,战乱不休,吐谷浑的部落显然无法在这里安心放牧,于是很快又向南和向西扩展。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