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壶是是摹仿契丹族使用的各种皮囊容器而烧造的,亦称皮囊壶。因壶的上部有鸡冠状的穿孔,故称鸡冠壶,又因形似马蹬,称马蹬壶。鸡冠壶的式样很多,有扁身单孔及扁身双孔式、扁身环梁式、圆身环梁式、矮身横梁式等等。辨别鸡冠壶年代的早晚,通常采用的办法是以壶身保留的皮囊形象多少来区分。扁身单孔式,是辽代早期形式,壶体上扁下圆,肥身,上有竖直的管状口和鸡冠状单孔系,器身似两片皮页,下加圆底上加管口缝合而成。内蒙古赤峰大营子辽墓出土的鸡冠壶就是这种类型的代表。扁身双孔式除自身保留着仿皮囊形象以外,在造型与装饰艺术方面更加精美,如在双系的部位贴塑攀附的猴等动物。有的鸡冠壶壶底刻有“官”字,表明是政府负责烧制的。近年,在赤峰市松山区发现了松州窑,又称“缸瓦窑”。据考证,这座瓷窑是辽金两代的官窑址,被誉为草原瓷都。
在鸡冠壶的颜色上又有单色釉、三彩陶器之分。三彩釉陶鸡冠壶的釉色以绿色为多,白釉黄釉等级不高,酱釉和茶叶墨绿釉最为稀少,一般都是赤峰“缸瓦窑”官窑烧制的。
鸡冠壶的发明和使用与契丹族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四处游牧是契丹最为重要的生活方式,在游牧时如何携带水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普通的瓷壶都是圆形或方形的,不便于携带。因此,扁体弧底、适于悬挂在马鞍上的皮囊壶成了他们必备的生活用具。随着契丹的发展壮大,契丹人对水壶的追求也越来越精美。这种皮囊壶由于不美观渐渐的被人们所淘汰。契丹人对外部美观,但不实用的传统的瓷壶进行了改造,把水壶设计成皮囊壶的样式,使瓷壶与皮囊户的优点充分的结合起来。鸡冠壶的造型完全模仿皮囊壶,连皮革的接缝和细密的针脚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初看者很难分辨出是皮囊户还是瓷壶。
随着时间的发展,仿皮囊鸡冠壶开始渐渐的脱离皮囊的原形。1954年辽宁赤峰辽驸马墓出土的白釉鸡冠壶和辽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白釉刻花提梁壶,皮囊壶的特征已经不明显。
通过鸡冠壶,可以看出辽国制瓷业的兴旺发达。辽代制瓷业在当时手工业部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没有陶瓷业生产之前,契丹人日常生活用器皿皆用木、皮囊及粗陋的泥陶制成。有了陶瓷业后,所烧造陶瓷器和釉陶瓷器即成为日常生活主要用品,一改过去的简陋。从辽国的陶瓷业中,还可以看出其与周边民族的文化交流。辽国瓷器的造型可分为中原式和契丹式两类,中原式仿造中原的风格烧造,有碗、盘、杯、碟、盂、盒、壶、瓶等,辽三彩器仿唐三彩而来,釉色较唐三彩器更为浓艳,海棠长盘则为模仿波斯式金银八曲盘形制作成。这些都反映了契丹对周边文化的吸纳。
姓名变迁见证的民族融合
上世纪80年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原人大副主任戴位彧(yù)在做一项调查时,偶然在王府镇河东村叶长青家发现了叶家从祖上传下来的珍藏多年的两份家谱。这两份家谱由于时间的久远已经变黄了,透露出浓郁的历史气息。它们一份是用蒙古文字书写的,另一份是用汉字书写的。与这两份家谱一同珍藏的还有两份土默特官府发给这个家族的文书,一份颁于清道光15年,一份颁于民国1918年,均用蒙文书写。颁于道光十五年文书的题头是:“准耶律氏希如们宝路等入册入甲土籍执照”。汉文家谱序言为:“大清康熙庚子年奉旨陪侍和硕格格。祖父系正白旗包衣牛录,康熙壬寅年故于本京。至雍正元年,父与祖母郑氏陪从出外”。
后来,经过当地考古学家对这两份家谱和文书的多年研究,认定叶长青所属的叶氏家族是古契丹后裔,族源出自耶律氏。考古学家通过各方面的资料断定“叶”姓源自辽契丹的“耶律”姓。
契丹灭亡后,契丹族在历史上逐渐销声匿迹。但是,这样一个曾经称霸蒙古草原、创制两种文字、经济发达的强大民族为何没有给后人留下一丝痕迹呢,契丹人在亡国后又去了哪里呢?从“耶律”到“叶”姓氏的转变,可以看出契丹人的最终归处。他们并没有消失,而是融入到汉族、女真族、蒙古族中了。
在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文化经常被大家忽视,这就是姓名文化。这种文化不像其他文化的表现形式那样明显,是一种长时间逐渐衍化的过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的姓名文化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我国的姓名史上,中原地区的人们先有名字。随着统一的多名族国家的发展,人们为了区分自己的所属地区、家族等情况,开始在名字前面加上一个群体的统一标志,于是姓氏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多是以封地为姓或以国家的名称为姓。
契丹族的姓名发展也经历了这个过程,他们姓氏的出现比中原晚。与中原地区不同的是,契丹族姓名还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地位与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无论是母系氏族社会,还是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契丹族的人们都是有名无姓的。契丹族传说中的三位精明能干的国主名为:乃呵、口呙呵、尽里昏呵,并没有姓氏。契丹发展史中记载的阻午可汗、鲜质可汗、昭古可汗也是以名字来划分的。《契丹国志》记载:“契丹族本无姓氏,惟各以所居地名呼之”。 即使在北魏、隋唐时期,契丹族已经逐步发展壮大,但仍然没有出现姓氏。那时,人们区分不同的地区是依靠部落的名字,如:悉万丹部、何大何部、具伏佛部、郁羽陵部、日连部等等。即使是契丹的统治者,也没有自己的姓氏,比如耶律阿保机的祖父匀德实、叔父述澜,德祖国撒刺的都只有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