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千年古墓,一具契丹的无名女尸,凤棺中疑云重重。考古专家能否揭开这其中的秘密?
在以往发现的契丹人墓中,只要有点身份的人,大多都会有墓志铭。可这个契丹人,她的随葬品非常精美,身份显得异常高贵。却没有留下任何说法,而且墓穴寒酸简陋,墓室里还到处遗留着仓促下葬的痕迹。塔拉不免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她的死亡有可能不正常。那么在一千年前发生的一切,连同墓主人的身份之谜,是不是够能从中寻找到最终的答案?
这一天,在滚落的山石后面,一片奇异的石壁突然裸露了出来。这片石壁显然不是天然形成的,巨大的石块上,明显的留着人工雕凿的痕迹。石壁背后难道有着古人留下的什么东西?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闻讯,立刻派出考古队赶往现场。负责这次考古发掘的是付所长塔拉。塔拉,有着20多年的专业考古经验。职业的嗅觉告诉他,石壁背后肯定有着不寻常的东西,塔拉决定挖掘就从这里开始。清理碎石的工作用去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终于,一条甬道显露了出来。但是,在它的尽头,赫然伫立着一块巨大的石门,死死地挡住了里面所有的秘密。
清理出的墓道,墓道尽头一块巨大的石门挡住了墓葬里面所有的秘密。
塔拉走进了甬道,甬道边的墙壁上,一些班驳难辩的壁画引起了他的注意。在壁画中,还有一处看似文字的奇怪符号。考古挖掘还没有展开,这里的一切就散发出了一种神秘的气息。这时塔拉还没有意识到,探索这个巨大石门背后的秘密,将是他20年考古生涯中一段离奇的经历。
塔拉推测,石门背后很有可能是一座古人留下的墓穴。
塔拉说,通过墓葬的形制已经初步判断,它为辽代的墓葬。
塔拉让助手拓下了这些符号,准备送给北京的专家去辨认,以便最终确认墓葬的年代。现在他要打开这道石门。
墓道墙壁上神秘的契丹文字至今未破解。有专家认为,有可能是墓主人随葬品的清单。
2003年4月23日上午……
巨大的石门轰然倒下。塔拉疾步走上前,石门的背后却没有出现预期的墓穴洞口。一道木门又挡在了面前,一米多高的泥沙淤积在那里,考古人员依然无法进入古墓。
淤积的泥沙被清理走后,木门完全暴露在了阳光下。一把锈蚀的铜锁紧锁着年深日久的古墓。经验丰富的考古人员担心这门后藏有机关,他们在小心翼翼地探查着。在木门下,塔拉发现了一些东西。这是一大一小两个铜铃铛,显然它们是随葬品。塔拉不免有些担心。
当巨大的石门被移开后,一扇木门又挡住了考古人员的探查,一把锈迹斑斑的铜锁,悬挂在上面。
塔拉说,最担心墓葬早期被盗,因为辽墓在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被盗现象,所以很担心能有完整的墓葬存在。
塔拉的担心是有根据的。古墓中的财富是历代盗墓贼们梦寐以求的。他们在黑暗中的勾当,曾使得无数珍贵文物和历史信息荡然无存。
在挖掘现场发现的神秘符号被送到了北京,古文字专家刘凤翥先生一见到这些符号就断定,这是一种已经消失了700多年的文字,它属于中国历史上一个富于神秘色彩的古老民族——契丹。
契丹人曾在公元700多年时,驰骋在中国北方的辽阔平原上。它所创建的辽王朝和当时中原的北宋政权对峙长达一百多年。三百年后,契丹人却在突然之间丢弃下了这些巨大的城垣和高耸的佛塔,风一般地消失得无影无踪。
薄音湖先生是内蒙古大学研究契丹历史的专家,他对吐尔基山墓葬的挖掘非常关注。
薄音湖说,通辽地区是在辽上京,靠北一些,这里当然是契丹人和奚族的本土,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地。所以,我们在这里发现了重要的契丹人的墓葬。
古墓正处在契丹人当年的疆域内。那么,这扇木门背后的秘密就将属于一个一千多年前的契丹人。
2003年4月23日下午……
这时人们已经查明,木门后没有机关,墓穴即将被打开。手电筒微弱的光线搅动着古墓中沉寂的阴霾,塔拉的目光在急切地搜寻着。他看到,一个红色的棺椁摆放在古墓的中央,塔拉兴奋了。
塔拉说,看到这个彩棺的时候,我心里就有底了,这是一个没有被动过的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