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消失的古滇国:彩云之南的璀璨文明(一)

2009-07-20 14:1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璀璨的滇文化,是滇国人在历史长河中的伟大创造。它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历史的尘埃中沉睡了两千多年。

璀璨的滇文化,是滇国人在历史长河中的伟大创造。它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历史的尘埃中沉睡了两千多年。今天,抹去尘埃的它再次发出夺目的光芒,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呼之欲出的滇国

“夜郎自大”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成语,许多人都知道它的典故。可是,“不知有汉”,夜郎王并不是第一人。在他之前,滇王就曾问汉使:“汉孰与我大?”之前,中原不知有滇,滇人不知有汉。两个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可以说第一强的过度,彼此相邻却互不所知,不能不让人感叹远古时代是一个多么闭塞的时期。

更为令人诧异的是,在汉朝发现滇国之后,没过多少年,这个古国就消失了,尽在《史记》中留下只言片语。后代人中,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确定滇国是否存在。

云南昆明南部的江川县李家山,有一片低矮的山丘。就连当地的人也不知道,这片土山竟是一部历史巨书,它记载着2500年前古滇国的辉煌。

早在20世纪二十年代初,李家山村民就偶尔在山上捡到雨水冲刷出来的青铜器和玉饰。20世纪六十年代初,当地村民修造梯田时,更是挖到一部分中小型墓葬,得到一批青铜器。

考古专家闻讯赶到,进行了初步的发掘工作,两个月时间内共清理发掘古墓27座,出土1300多件文物。这些文物大大多是精致的青铜器及玛瑙、玉石装饰品,均属春秋战国至东汉初期之间。其中,青铜器文物有1000余件,价值也最高,有戈、啄、狼牙棒等武器,也有壶、尊、洗、案等生活用品,还有锄、削、凿、纺织工具等生产工具以及鼓、葫芦笙等乐器。当时就有人推测,这些古墓群的主人可能就是《史记》中所记载的滇国人。但是,自从《史记》提到滇国后,就再也没有一部史书写道滇国,因此,许多人怀疑司马迁的记述并不符合史实,认为滇国并不存在。那么,这里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滇国所在地呢?仅仅凭当时发掘出来的墓葬和文物,人们还无法断言这里就是滇国,也无法断言滇国确实曾经存在。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09年(西汉元封二年),汉武帝曾赐给滇王一枚王印。如果能找到这枚王印,那么一切谜底就都可以揭开了。那么,这枚王印真的存在吗?它又在哪里呢?

时间到了1954年10月,人们在与江川县相邻的晋宁石寨山发现了古遗址和古墓地。次年3月,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首次发掘,出土了100余件刻铸有各类人物形象和活动场景的青铜器。尽管当时已知这些青铜器大致是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的制品,而且上面的人物形象和生产生活场景与内地发现的同期或早期青铜器所表现的内容完全不同,属于云南古代民族所有,但并没有人想到将这些遗物可能会与古滇王国有关。不过,由于这次发掘成果显著,人们有在1956年进行了第二次发掘。

第二次考古,发掘了20座古墓。其中,第一座古墓长3.40米,宽2.30米,深2.58米,墓内存放着一具制作精美的朱黑漆棺,随葬品有金器、银器和铜器等共计137件,以青铜器最为丰富,有古代记载国之大事的青铜重器,还有各种人物、屋宇、模型、饰物和贮贝器;有代表墓主尊贵身份的编钟和随侍铜俑;有各式兵器如戈、矛、剑、戟等;生活用具有铜镜、炉、釜、熏炉等,数量众多,种类复杂,显示了墓主的富有和显赫身份。当将要清理到棺底时,突然在随葬物中闪现出一枚亮铮铮的金印。拂去尘土,只见上面清晰地刻着四个篆字:滇王之印!滇国存在与否之谜终于有了答案――《史记》的记载是正确的,点过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