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鸭形玻璃注:从丝路传到北燕的舶来品

2009-12-30 11:5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一元一
鸭形玻璃注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是研究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过去的说法是,中国产瓷早,但不懂得去其胎而单取其外表的玻璃质釉料,而西方人制玻璃器又不知充其胎而不得不从中国进口,最终在15世纪才会做瓷器。以往我国发现的古代玻璃器,也大多说不上具体产地,因此多推断为西洋或西亚所进献。

1965年,当考古工作者发掘辽宁省北票县十六国墓葬时,发现在北燕天王冯跋的长弟冯素弗墓中有5件玻璃器皿。质地纯净,只是因为略呈绿色而不太透明。碗的样式倒很一般,但其中一件鸭形水注引起了考古界的注目。

鸭形玻璃注长20.5厘米、腹径5.2厘米,重70克。淡绿色玻璃质,质光亮,半透明,微见银绿色锈浸。体横长,鸭形,口如鸭嘴状,长颈鼓腹,拖一细长尾,尾尖微残。背上以玻璃条粘出一对雏鸭式的三角形翅膀,腹下两侧各粘一段波状的折线纹以拟双足,腹底贴一平正的饼状圆玻璃。此器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时,因后身加重,才得放稳。此器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

这件质地纯正,完整如新的鸭形玻璃注的造型及装饰艺术与风格皆属罗马玻璃系统。其吹管成型、热贴玻璃条等也是古罗马玻璃制作的常用技术。经检验,材质更是当时中国尚不能自主生产的古罗马帝国的钠钙玻璃。可见这件鸭形玻璃注应是产于今叙利亚至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古罗马帝国,其传入途径是由西域经过草原之国——柔然,再传进冯氏北燕的。它是研究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当前,在出土玻璃资料寥寥可数的情况下,鸭形玻璃注不愧是中外现存罗马玻璃器中的瑰宝!

(责任编辑:多宝阁)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