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萨珊玻璃碗:从波斯古国走进中原

2009-12-31 10:4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一元一
萨珊玻璃碗是唐代从伊朗高原进口的,也是不断繁荣的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

萨珊玻璃碗于1983年宁夏固原县北周李贤墓(569年)出土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博物馆藏。通体呈碧绿色,内含小气泡。腹部上下错位排列两周凸边凹心的饼形装饰。

1970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关林18号唐墓,发现了一只玻璃瓶。这只玻璃瓶小口,圆唇,束直颈,扁圆形腹,平底内凹。玻璃瓶表面有一层锈蚀薄膜,显现出与玻璃相一致的平行波纹,十分精美。经考证,这只玻璃瓶与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圈纹玻璃碗一样,是唐代从伊朗高原进口的萨珊玻璃,也是不断繁荣的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

早在公元3至7世纪,伊朗的萨珊王朝就建立了兴旺的玻璃制造工业,能够批量生产供贵族使用的精美玻璃器皿,史上把这一阶段的玻璃称之为萨珊玻璃。萨珊玻璃器皿大多造型浑朴,用连续的圆形作为装饰。萨珊的工匠们,还发明了至今都还在使用的玻璃制作方法——吹制法,就是借助特制工具将玻璃熔液吹成空泡而成型,这样制作出的玻璃制品,形态更多样、更精巧。

玻璃碗呈淡绿色,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玻璃的色泽和光亮度,腹部上下错位排列两周凸起的圆形装饰,系用烧吹技术制成,再用雕花技术进行整形,经科学检验属钠钙玻璃,不同于中国的铅钡玻璃。这件玻璃碗体现了萨珊玻璃器形和纹饰上的独特风格和精湛的磨琢工艺,是我国出土的萨珊玻璃的代表,说明当时西方玻璃器经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而古埃及、罗马、波斯的高级玻璃器皿价值高于黄金,中国南北朝时期上层人士斗富,往往用玻璃器皿显示其豪华,这表明魏晋时期的中国出现了中原汉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来自中亚、西域的异域文化兼容并蓄的局面。

据鉴定,萨珊玻璃碗系波斯萨珊王朝器物。此碗完整无损,风化层少,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玻璃的色泽和光亮度,体现了萨珊玻璃器形和纹饰上的独特风格和精湛的磨琢工艺,不仅在中国国内罕见,就是在国外也很少见。此碗纪年明确,对确定此类玻璃制品的年代具有尺规作用,是中西文化交流中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多宝阁)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