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国家宝藏(十八):申遗之路

2009-11-28 14:33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五台山为世界文化景观,申报世界遗产,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2009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三十三届会议,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开幕。35个成员国提交的30处候选地的命运,将在这次会议上决定。

虽然参加会议的候选地已经通过了严格的筛选,但每年几乎都有一半的候选地,无法成功登陆世界遗产名录。

等待它们的命运将有四种:登陆、补充材料再议、然后做较大的补充,重新审查评估之后再议,第四种不予登陆。

每一处候选地都在文化或自然方面具有突出的价值,但它们是否能达到世界遗产的要求,没有人能预知结果。

会议进行到第四天,来自中国山西的五台山和河南的嵩山即将面临国际专家的审议,这两处遗产地,为了进入国内预备名录,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在西班牙,它们面临的竞争对手更加强大。坐落在英国东北部威尔士的修建于工业革命期间的运河;以及韩国申报的40座王陵等众多遗产地,都将在这次会议上接受审议。

多年努力的结果将会如何?人们在焦急地等待着。

对每一个曾经到过五台山的人来说,印象中最为深刻的,大概都是这里浓郁的佛国氛围。

位于五台山中心地带的显通寺,它的前身,就是与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的大孚灵鹫寺。

公园68年,汉明帝请来的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认为五台山的地势与印度相似,适合建庙立寺,奏明皇帝在此破土建庙。于是,五台山第一座寺庙大孚灵鹫寺也就是现在的显通寺,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这座寺庙也成为继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的第二所佛教寺院。

如今的显通寺占地面积120亩,各种建筑四百多间,且多为明清遗物。排列于寺内中轴线上的几座高大建筑,气势巍峨。

在法国汉学家沙畹1907年拍摄的这张照片中,人们能看到显通寺内最引人注意的铜殿铜塔,历史记载,这座铜殿是明代万历年间用铜十万斤铸造而成的。

从显通寺建成的那一刻起,五台山就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佛教中心之一。据记载,在香火最为鼎盛的唐朝,这里有超过300座寺庙,无数的僧人和信徒们专程来到这里诚信礼佛。此后五台山经历了千年的变迁,几经破坏,又不断重新修建,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建筑格局。

五台山,不仅拥有这样浓厚的文化底蕴,还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五台山的得名,就来自这里的五座台顶,其中北台是华北最高峰,是研究中国早期武寒纪地质的经典地区之一,2005年五台山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

对许多人来说,五台山的遗产价值是不言自明的,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心,大家对申报世界遗产抱有极大的期望。

然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商业开发热浪席卷五台山,过度的商业化一度使佛国圣地蒙尘。

2000年前后,是五台山商业气息最为浓厚的时期。那时,五台山庄严的寺院被林立的宾馆、商店、饭店包围;塔院寺、菩萨顶、黛螺顶等寺庙周围小商小贩聚集;五台山标志性建筑大白塔周边,到处都是随意修建的房屋、宾馆,路边每隔三五步就立着广告牌、电线杆;汽车喇叭声和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让整个景区杂乱不堪。

在这种情况下准备遗产申报,几乎没有希望,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副主席郭旃在2002年来到五台山时,对五台山的申遗前景十分担心。

郭旃是国际上有影响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方面的资深专家,从1985年中国签署条约之后,他便与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还记得,中国第一批申报世界遗产的六个候选地,也曾经遇到过很大的困难。

郭旃:因为你的环境景观和氛围问题,被国际同行质疑,认为你们的保护管理不善,遗产的完整性受到了很大的干扰和影响,那么这个项目就意味着失败,失败之后意味着多少年之内,它很难再提出重新申报。本来有潜力申报的,不能一次申报成功,失去一次机会是很可惜的,所以最初我对这个项目是很担心。所以最初我去的时候,对他们提的意见也都不太客气,一直跟他们说,咱们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咱们尽最大的努力,说就目前这个状况,我觉得还是,申报的前景很凶险的。

1985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在广泛征求各方专家的意见之后,中国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最终确定了第一批申报世界遗产的6个候选项目,包括:故宫、万里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敦煌莫高窟和泰山。

此时,留给6个遗产地只有不到两年的准备时间。但人们对这个组织和它的评审方式并不熟悉。

按照规定,各国在将预备名单报送到世界遗产中心备案后,每年的2月1号之前,必须向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报送申报文本。

郭旃:最初的文本拿过来的时候,真的是所有那些条款,大家不明白该怎么填,好多章节怎么填都不知道,一系列的制度和做法所有这些东西都要体现在文本上,所以每一个文本,你看它定了,一共是九大章,几十个条款,每个条款你看都眼花撩乱,看不大懂,

惟一作为自然遗产进行申报的泰山,在申报文本的写作中,就遇到了许多困难。

在快要定稿前,负责文本写作的工作组,才得知在文本中需要附加照片,但已经没有时间单独印刷照片了,人们最后只得在每一页文本的背后,用透明胶条粘贴上照片。

在最后截止日期之前,包括泰山在内的六个遗产地的申报文本,都完美出炉了。

1987年6月,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次大会上,中国申报的6个遗产地被全票通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