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甘肃秦公大墓:考古与盗墓的疯狂拉锯战(二)(3)

2010-01-19 10:45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一元一
礼县地处长江中上游区域,古代是一片浅海湾现在这些美丽的山峦就是古老的地理遗存。和礼县秦人西垂陵区发现紧密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给历史学

礼县地处长江中上游区域,古代是一片浅海湾现在这些美丽的山峦就是古老的地理遗存。和礼县秦人西垂陵区发现紧密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给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地方史、地理学等专家学者提供了更宽泛的思考空间。为什么礼县出土的器物有的带着明显的巴蜀文化特色?

在古代,礼县“地扼蜀陇之咽喉 势控攻守之要冲”,也是黄河秦陇文化与长江巴蜀文化的交汇点。文物出版社出版的这本《秦西垂陵区》中就登录了礼县出土的许多巴蜀文化的器物。

秦人第一陵园——西垂陵区和“西犬丘”两大千古之谜的解开,系统可靠地解释了秦人由东西迁,在西垂发祥、到雍城发展、于咸阳壮大、进而灭掉六国、一统天下的历程,填补了先秦文化研究的部分空白。对研究秦人早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冶金、铸造、礼制、陵寝制度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可是,现存礼县出土的青铜器上,诸器大多自铭“秦公”,诸如秦公鼎、秦公簋、秦公壶等等那么礼县秦西垂陵区到底埋葬着哪位秦公呢?

从目前看根据学术界研究的情况比较多数的学者倾向于认为可能是襄公或文公的墓。也有人认为,二号墓墓主可能是秦襄公,三号墓的墓主可能是襄公夫人。其论据主要是秦公大墓出土的青铜器有浓郁的西周晚期风格,与秦文公之世有着不应该忽视的时间差异。

“秦公”究竟是谁?学术界目前众说纷纭一时还不能确定。然而,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于2006年9月,在礼县大堡子山被盗掘的秦公大墓西侧祭祀遗址上发掘出来的这三只镈,形制和纹饰相同,镈身布满龙纹图案,其中最大的一件高65.2厘米,通宽49.3厘米,镈鼓部铸有6行28字铭文:“秦子作宝龢钟,以其三镈,乃音锈锈灉灉,秦子畯索命在位,眉寿万年无疆。”

这三件镈的主人显然就是这个 “秦子”,可是,这“秦子”又确指的是谁哩?

目前,海内外已经发现了多件署名“秦子”的器物,其中的大部分出自礼县大堡子山被盗的秦公大墓。

那些有“秦子”的器物,学者们都认定属春秋早期,可是,笼统的一个“早期”,时间跨度最少也有几十年,在君位更换比较频繁的情况下“秦子”不可能只有一个。因此“秦公”没有确定,“秦子”又成为学术难题。这大约就是秦西垂陵区发现之后给学术界提出诸多问题的一个缩影吧?

先秦史学者祝中熹介绍:我们现在发现的只有两个大墓,按照《史记》的记载埋葬在西垂地区的还应该有秦庄公,再往早里说,非子以前,包括大骆在内,非子以前秦国的国君都是生活在西北地区的,那么他们的墓葬到底在何处呢?比如说秦国的国都,就是我们说的西垂都邑,也就是犬丘到底在什么地方?陵区是在大堡子山,它的国都离大堡子山不会太远,但是到底在哪里呢?还有你比如说寺洼文化问题。

事实上,秦西垂陵区出给学术界的所有难题,全部可以归结在一个核心问题上,那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生在礼县的疯狂盗墓,在那次堪称千古遗恨的盗掘秦公大墓中,倒卖之外不知毁坏了多少被盗墓者认为不值钱的宝贵的文物。陶器被砸了,石磬白白送给了外地的不法文物贩子,只有青铜器、金器、玉器他们才认为是文物而金箔竟按克算重量,也给卖了。

2006年,秦早期文化联合考古队在礼县调查钻探面积150万平方米,发现城址一座,夯土建筑基址26处,中小墓葬400多座以及零散分布的文化层堆积等等,足以证明礼县文物遗存的丰富,也说明礼县的地下还埋藏着一些历史的真相。

2008年11月,中国国家文物局主管的《文物》月刊,以二分之一还多的篇幅发布了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及其周边墓葬的发掘简报。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考古项目在2006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后,2007年又获得了2006---2007年度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三等奖。

秦早期文化联合考古队在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发掘出土了一些国宝级的文物,破解了一部分历史之谜,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历史和现实问题。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李学勤先生在《甘肃考古文化丛书》总序中写道:“中国历史文化早期的一系列核心疑问和谜团恐怕都不得不求解于甘肃。”

1996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将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公布了大堡子山秦公墓地保护范围。

2001年7月,该墓地又被国务院正式列为全国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被盗的车马坑和秦公大墓的二号墓、三号墓已经被回填了十几年,遗址上年年生长着青青的冬小麦。

想想这处祭祀坑东边甚至使用炸药回填的长115米和88米的两处秦公大墓、一处车马坑,到现在多少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也确定不了到底是哪位“秦公”“秦子”的墓葬,想想流失的那些不知数量的珍贵文物,我们对此深感难过与愤怒的难道只是因为失去了一处两千多年前秦人墓葬和墓葬里珍贵的国宝级文物吗?不、不仅仅是这些,被盗掘的那是我们中华民族一段珍贵无比的历史,一段我们的骨肉血脉,它留给我们的是无法弥补的文化缺失和痛彻肺腑的千古遗恨。

上世纪末期在礼县发生的群体性疯狂盗掘大堡子山秦公大墓事件,并没有使那些想依此脱贫的人有一个真正富裕起来。

(责任编辑:洛阳铲)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