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镈钟高92.5厘米,口径60.5×46.2厘米,重134.8公斤。湖北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此为曾侯乙墓编钟下层长横梁中部直悬的一件大镈钟,系楚王所赠。典型的楚铜器装饰风格,舞顶浅浮雕蟠龙纹,两侧装饰、鼓部纹饰均为繁丽的浮雕龙纹。繁缛细密与对豪华感的追求几已到无以复加程度。
楚惠王赠给曾侯乙的镈钟,钲间部分有铭文,记载了楚惠王熊章为曾侯乙作宗彝这件事。其纪年明确,是曾侯乙墓断代的重要凭证。
其中的记年(惟王五十又六祀)表明曾侯乙下葬的时间最早也有楚惠王五十六年,即公元前433年。 镈钟钲间31字铭文全文及释义分别如下:
隹(惟)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方伤](阳——注:原字为伤的繁体字去掉人字旁,以“方”为偏旁),楚王酓(熊)章,乍(作)曾侯乙宗彝,奠之于西[方伤](阳——注:原字为伤的繁体字去掉人字旁,以“方”为偏旁),其永[口寺](持)用享。
另一面钲间无铭。正鼓音频率89.4HZ,音高为F2—60音分舰Ij鼓音频率101.2HZ,音高为BA2—45音分。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楚惠王熊章在位第五十六年的时候接到了来自西阳的曾侯乙的讣告,于是为曾侯乙制作了一套宗彝,送到西阳作为祭奠的仪礼,让曾侯乙永远享用。
(责任编辑:多宝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