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临汾大河口古墓:惊现西周“霸”国(4)

2011-03-10 11:19
来源:三晋都市报 作者:李尚鸿
之四、现存史料 未见霸国 原来,大河口墓地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的霸,就是墓主的国族名。此处应属霸国国都内生活的人群的墓地! 此外,已知资料表明

  之四、现存史料 未见“霸”国

 

  原来,大河口墓地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的“霸”,就是墓主的国族名。此处应属“霸”国国都内生活的人群的墓地!

 

  此外,已知资料表明“霸”国与燕、晋、倗等国以及周王朝都曾有往来关系。

 

  这里,首次发现了“霸”这个国家,在考古史上的意义不言而喻。

 

  这里,也见证了“霸”这个国家的兴衰始末……

 

  (一)“霸”国

 

  然而在传世的文献记载中,却未曾见到与“霸”国相关的蛛丝马迹,那么又是哪些原因致使“霸”国最终埋没于滔滔的历史洪流之中呢?

 

  对此,谢所长解释道:“主要有两种原因会导致‘霸’国在现存史料中没有记载,一种原因是在过去的史料中确实存有‘霸’国的记载,只是这些关于‘霸’国的记载在后来漫长的历史流传中最终遗失了;另一种原因是,根据大河口墓地的面积及墓葬埋藏数量可判断出当时大河口人群规模不大,我们推测其所居城邑和所辖区域也不会很大,也就是说‘霸’是个很小的国家,然而在西周时期像‘霸’这样的小国数量众多,所以被传统的史料所遗漏也是情理之中的。”

 

  从大河口墓葬情况推测,“霸”国应是从西周早期一直延续到了春秋初年,至少经历了十代诸侯。

 

  那么“霸”国又是为何最终走向灭亡的?谢所长认为,由于在春秋初年晋国这一大国兼并了很多国家,所以“霸”国最后很有可能也是被晋国所兼并了。

 

  (二)“霸”伯

 

  从墓葬M1内的随葬青铜鼎簋及其铭文和形制,考古队推测其墓主人属侯伯一级贵族,即“霸”伯。而“霸”伯为“霸”国的最高权力拥有者。此外,该墓的墓葬时代确定为西周早中期之际。

 

  那么,墓葬中的随葬品数量之多,种类之全,也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从墓葬M1的规模也可反映出,在这位“霸”伯执政时期,“霸”国的国力正处于强盛阶段。

 

  而在墓葬M2中发现的女性墓主人,她的身份则相当于国君夫人。

 

  谢所长补充道:“目前,我们已发现了七八座大型墓葬,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霸’国晚期,国力衰微便会直接导致君主墓葬规模的缩小,可见中型墓葬未必不是‘霸’伯的墓。要是把早期的大墓和晚期的中型墓相提并论,是很难判断出它们的墓主人是否处于同一个级别。所以,只能在同一时期的墓葬之间做比较,倘若在同时期的墓葬中,其中一座墓葬的规模较大、级别较高,那就很有可能是‘霸’伯的墓,当然也可再通过墓主人随身的器物等因素来加以判断。”

 

  (三)“霸”器

 

  “霸”器不仅曾见于以往的古文字著作中,在《殷周金文集成》中著录有“霸姞作宝尊彝”鼎簋,而且已见于过去发掘的墓地中,例如在西周晋国的曲沃县曲村墓地M6197就已出土了一件“霸伯作宝尊彝”铜簋。这意味着,大河口墓地为之前在其他各处发现的“霸”器找到了真正的归宿。

 

  另外,大河口墓地内的陶器组合和青铜器风格虽明显具有周文化特征,但同时自身文化亦独具特色。

 

  (四)“霸”国姓氏

 

  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姓氏,那么“霸”国的姓氏又是什么呢?

 

  由于在上古音里b和p不分,因此在古代,“霸”字既可读作bà亦可读作pò,这就意味着“霸”国在过去或许也可称为pò国。而同音字“魄”字的右半边是个“鬼”字,所以,“魄”字和鬼有关,而鬼又与鬼方有关。鬼方又是什么呢?原来,鬼方是夏商时期的方国群落,属于戎狄这一与华夏不断融合的族群,在东周文献中有明确记载,“鬼方”就是媿姓狄人的前身。

 

  虽然现在并没有明确地判别出霸国的族姓,但考古专家推测霸国的姓很有可能也属于狄人的媿姓。

 

  (五)“霸”国与倗国

 

  “霸”国相对于西周时期晋、燕等国,文化特色较为浓郁。但“霸”国与同属狄人系统的倗国,在文化性质方面却具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受西周文化影响的同时,“霸”国与倗国兼具独立因素,因此在文化传统方面,两国与西周姬姓封国相比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但“霸”国与倗国的墓葬习俗非常接近,譬如墓主人的头都是向西的、墓口平面四角外皆有4个通向墓壁的斜洞、墓葬内大都有腰坑等。不过,“霸”国与倗国虽同属狄人系统,但为狄人这个主干上的两个分支,所以两国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例如,在横水倗国墓地内发现了殉人的现象,但在大河口墓地内并无殉人,只存有殉狗的现象。

 

  (六)“霸”国与晋国

 

  由于“霸”国与晋国相邻,在未发现“霸”国之前,大家普通认为这里属于西周时期晋国的管辖范围。而此次“霸”国的发现,则彻底否定了这一猜测。

 

  从墓地规模及随葬品推测,“霸”国应比晋国低一个档次,属于小国。在君主称谓方面,晋国的君主被封为晋侯,而霸国的君主则被称为霸伯。此外,两国的墓葬规模也相距甚远,晋国曲村墓地的墓葬多达20000多座,而霸国大河口墓地的墓葬仅有1500座左右,从这里也可反映出两国国都人口规模的差距。

 

  而在这之前,考古人员曾在晋国墓葬中发现了“霸”国的青铜器。对此,谢所长认为,可能是两国在友好往来中“霸”国赠送给晋国的,比如晋国贵族去世时,“霸”国送给晋国贵族的礼品;当然也不排除是晋国贵族从“霸”国掠夺过来的可能性。

 

  总之,翼城县大河口墓地的发现,让我们有机会认识不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西周“霸”国的历史及文化。同时,它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器用制度和族群融合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霸”国的惊现,也意味着对大河口墓地进行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