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一词现在被广泛应用,泛指对人体,甚至包括了对情感、精神的一切损害。在古代则不然,创伤是狭义的,有其精确的含义和定位。
创伤是由外因导致的,二者的区别在于损害程度的深浅。伤是在皮肤表层,程度较浅。影视剧中的战斗英雄,在负伤以后经常满不在乎地说:“没事,就擦破点儿皮。”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创,金字旁,指金属利刃导致的损害,程度深达肌肉。导致骨折但是筋也就是肌腱尚未断裂的叫做折,筋骨都断裂的叫做断。
为什么要做这么细致的区别呢?这与古代刑名制度有关。法家治理天下,兴诉讼、治牢狱。精确的定义有利于制定量刑标准,以理服天下。东汉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在注释《礼记·月令》中说:“皮曰伤,肉曰创,骨曰折,骨肉皆绝曰断。”
精确定义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治疗。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因此不同程度的损害,就要治疗不同的脏腑,使用相应归经的药物,以利于创伤尽快恢复,这是中医外科学的基本原理。
无论何种外伤,都会伤及血络、脉管,出现出血、瘀血或血肿,因此止血、消肿、活血就是治疗外伤的必不可少的步骤。轻度的出血渗出,可以外敷、内服药物,比如乌贼骨粉、三七粉、草木灰也就是炭类的中药,棕榈炭、血余炭、荆芥炭等。中医有“血见黑则止”一说,其理论源于五行黑肾水克红心火。电影《追捕》中杜丘用烧焦的木棒为被熊咬伤的警察消毒止血的情节实在令人难忘,这也是创伤自救的有效方法。著名的云南白药在止血疗伤上有独到之处,特别是里面的保险子可以治疗大面积出血和血崩。当然,严重的出血可以同时采取按压、捆扎止血。
出血不好止,但是皮下的瘀血、肌肉的血肿也不好散。时间久了又会出现溃烂,形成疮疡。古代衙役为了索取贿赂,练就了一套行刑杖责的本事,掌握了下手轻重、深浅的力度。如果犯人给了钱,他会显得很卖力,一棒下去声音很大很脆,犯人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看起来行刑效果不错,犯人受到了惩罚,但是这只是“伤”,伤的是皮肤,外敷些金疮药膏,过几天伤口就慢慢愈合了。而对没交钱的人,他会打得很闷但是很沉,这种势大力沉的打法,加上施暴者的恶念,以意领气,穿透力、渗透性都很强。虽然打完了皮肤可能都不破,但是皮下肌肤全烂了,成了死肉。这种犯人不是死于杖下,就是死于刑后的溃烂感染,瘀毒无法外散,内窜攻心。这就是深达肌肉、血脉的“创”。有经验的犯人,如果能当即索要几碗童便服下,使瘀血热毒从小便排出。然后用鲜豆腐外敷,引邪外出,尚有一线生机。当然最好是马上服用活血化瘀解毒的金创药。但是事前没有使银子,哪里来的方便?只有死路一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