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癥瘕

2009-06-26 15:5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徐文兵
癥瘕是中医特有的病症名称,是基于中医的理论,对人体病理变化的诊断。

癥瘕是中医特有的病症名称,是基于中医的理论,对人体病理变化的诊断。可惜在目前所谓“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的大气候中,中医已经交出了独立思考、判断的权力,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沦为现代医学的附庸。没有西医影像诊断的支持,中医便不敢吭声。即便发现了问题,也很少有人在用癥瘕做诊断。癥字也被简化成了症,目前用简体字录入的话,已经找不到这个字了。

道家的宇宙观以无中生有立论,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易、初、始、素。易是空虚寂寥的未有气的阶段,初是“气”产生的阶段,始是“形”产生的阶段,素是“质”产生的阶段。

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是从无到有,经历了无邪、有邪气、形变、质变的过程。癥瘕描述的就是疾病从无形的邪气发展到了有形的积聚,并即将质变成癌岩的阶段。所以根除癥瘕,其实就是防患于未然。西医非得看到细胞的质变,病理报告查出癌细胞才去治疗。中医的防微杜渐,控制量变预防质变,控制形变预防质变的理论和手段是不是更先进呢?

相对于中医理论中很多形而上的概念,比如精、气、神等,癥瘕是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它们是腹内有形的结块。在合格的中医眼里、手下,癥瘕是能被感知的,能被看得见、摸得着。这种认知甚至比现代影像检查X光、CT还要灵敏、还要早。也就是说很多被中医诊断为癥瘕的病人,西医检查却没有问题,被判定为正常。

《史記·扁鵲仓公列傳》记载扁鹊经过长桑君的训练,服食上池水和药物,最后能:“以此視病,盡見五藏癥結。”也就是扁鹊能够看到体内有形的病患,这种望而知之的本事后来在《扁鹊见蔡桓公》中也有证明,所以扁鹊被称为神医。大多数的中医,能以切而知之,以巧取胜。

瘕是形声兼会意字,发音同假,有假借人体脏、腑、血、液的含义。意思是邪气刚刚开始聚集,所以时聚时散,游走不定,形状可变。邪气开始影响人的正气时,能导致其功能、运动停滞或衰退,中医称为气滞或气结。邪气过重或迁延日久,外加摄入有形的物质得不到消化、排泄就会形成有形的癥瘕。

《诸病源候论·瘕病候》:“瘕病者,由寒温不适,饮食不消,与藏气相搏,积在腹内,结块瘕痛,随气移动是也。言其虚假不牢,故谓之为瘕也。”意思是是说,由于饮食不注意冷热,吃了不消化,食物残渣与胃肠裹胁在一起,形成了硬块,产生疼痛。但是硬块会随着气脉搏动、胃肠蠕动而移动。虚假并不牢靠,所以叫做瘕。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