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居 >

【开平碉楼】侨乡多碉楼,风雨去洗礼(三)(3)

2009-08-01 14:02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佚名
最摩登时髦的还要数碉楼里的女人们,她们出门的时候要涂英国口红,喷洒法国香水,而脚上穿得则是薄薄的丝袜。 丝袜,又被称做“玻璃丝袜”。即使

最摩登时髦的还要数碉楼里的女人们,她们出门的时候要涂英国口红,喷洒法国香水,而脚上穿得则是薄薄的丝袜。

丝袜,又被称做“玻璃丝袜”。即使在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它也是城市女性追求的奢侈品,可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开平,丝袜已经是碉楼女主人的日用品了。

碉楼里,当时新潮的生活用具应有尽有。这些用品,无处不打上“舶来品”的痕迹。

老一辈的开平人记得,华侨们在海外事业有成之后,经常在乡亲们羡慕的眼光中带着金山箱衣锦还乡。

回到家乡的华侨们,有时会邀请乡亲和童年时的伙伴到碉楼里谈天说地,交谈中,他们会在不经意间冒出几句英语。

梅伟强祖籍台山,可是,他却在母亲的家乡开平蚬冈镇出生,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光。如今,他还记得小时候跟华侨学的几句英语。

当时,人们以会说英语为荣耀。

于是,在开平的赤坎镇就出现了专门教授英语的学校。

从这本1888年出版、被翻得起了绉折的英语课本上,人们不难想象,当年居住在碉楼里的人们,发奋学习英语的情景。

时髦的英语不但出现在人们的对话中,还出现在碉楼上。

一天傍晚,张国雄信步来到开平赤坎镇南楼村委会的永西里。

猛然抬头,“锦庐”楼顶上镌刻的四个英文字母吸引住了他的目光。

经过了解,得知这座碉楼主人的名字叫司徒俊锦。

司徒俊锦年轻时闯荡美国,在那里从事运输和药材生意。

1928年,司徒俊锦寄钱在家乡建碉楼,并写信告诉家人,要用 “锦庐”二字给碉楼命名。

同时,他还嘱咐,要在楼顶刻上“SWSH”四个英文字母。

这四个字母代表什么含义?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就连他的后人也说不清楚。

张国雄推测,这四个字母,很可能是代表四个美国人。理由是,司徒俊锦在创业的过程中,曾经得到四个美国朋友的帮助,为了表示谢意,司徒俊锦把他们名字中的第一个字母,刻在了自家碉楼的楼顶。

有人说,由于长期在海外生活,华侨们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了西方文化。

开放的心态不仅使他们缩小了与西方文化的距离,增加了认同感。同时,也十分明显地改造了自己的家乡。

以往,开平的乡村都是由家族的族长在祠堂里面主持事务,进行管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海外事业有成的开平华侨,开始迁出从前生活的老村子。重新选择地方兴建新的华侨村庄。

在进行新村规划时,华侨们首先要做的是什么事

五邑大学教授张国雄:“在开平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就是注重规划,而这个规划是立章程在先,用股份制的方式,来参股,买土地,买村地。然后把它划分成面积相等的宅基地,那么这个宅基地,通过按照章程的规定,通过拈阄的形式,来确定你的宅基地的位置。”

章程规定:所有进入新村的人家,无论士、农、工、商,要恪守本分,村民不得在村内赌博和吸食鸦片,村里的重大事情,必须经过众人商议,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不能一两个人说了算。

星罗棋布的碉楼,不仅给开平的乡村带来了新的建筑造型,伴随它而来的,还有新的观念。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旅美华侨谢维立修改对联的故事。

20世纪30年代初,位于“立园”中的泮立楼竣工了。

楼主谢维立请了当地一位秀才,为泮立楼”上供奉祖先的神龛撰写对联。

秀才胸有成竹、只见他略作思索,便饱蘸笔墨,很快用漂亮的隶书写起了对子。

只见他写好了上联 “宗功伟大兴宗族”之后,接着又写出了下联“祖德丰隆护谢家”。

围观的客人,看了对联之后都齐声叫好。

可是,一直站在旁边的谢维立,脸上却露出不满意的神色。

只见他沉思片刻,拿过毛笔,把上联改成“宗功伟大兴民族”,下联则改为“祖德丰隆护国家”。

谢维立内心盼望的,不仅仅是“子孙兴旺”,还有国家、民族的富强和昌盛。深刻地反映了海外游子“兴民族、护国家”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体现这一宗旨的,尤其是对联中的“国”字。

在繁体汉字中,“国”字的方框中是一个“或”字。

有人说,建筑就像一个舞台,它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

伴随着碉楼的兴起,开平的华侨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民众,都被纳入到世界近代文明的洪流中。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