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在3000年前的商周之际,黎族先民就已定居海南岛,直到明代,黎族仍分布于全岛各地。宋元明清各代,随着内地汉族大量迁入海南,岛内民族同化和民族迁徙现象日渐加剧,岛北黎族少量南迁,大部同化于汉族之中,今天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岛的中南部地区。黎族就是在海南岛这方热土上,经历了长久的历史积淀,逐步形成自己璀璨而又独特的文化。
双面绣纹样人纹图
海南岛地处热带,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岛内河流纵横,古时岛上森林密布,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黎族服饰、饮食、居住、交通及生产生活方面等习俗文化形成的基本条件。
黎族由于分布不同以及与其他民族交往强度的差异,民族内部社会发育程度也有显著的差别。明清两代,在靠近汉族的黎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已与当地汉族趋于一致,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已占据统治地位。但在五指山腹地一带,直至上世纪50年代还保留着原始公社制生产方式的残余———“合亩制”,一些地区还保留着“峒”的社会组织。黎族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黎族文化更加婀娜多姿。
民族文化可分为物态文化、制度文化、符号文化和观念文化四个层面。下面从四个层面,介绍一下黎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