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油纸伞:风雨桐香留清新(一)

2009-08-03 13:19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在今天,虽然油纸伞作为雨具早已经退出了它的历史舞台,但在泸州当地仍然可以看到有人还在以传统的古法制造油纸伞,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

这是一把普通的油纸伞,假如你没有研究过它的历史,那么你一定不会相信,作为雨具,油纸伞已经被我们人类使用了一千多年。

为了更好的了解油纸伞的历史,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泸洲油纸伞,它所采用的传统制作技艺至今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而早在1882年的《泸县志.》上就曾有文字记载:“泸制(桐油)纸伞,颇为有名。城厢业此者二十余家,崇义分水岭亦多此业,而以分水岭所制为佳。近又有美美,工作益精巧。

在四川省泸洲市江阳区的分水岭镇,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制伞历史了。作为雨具,油纸伞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即使这里是曾经盛极一时的泸洲油纸伞的制作基地,现在也只仅存一家还保留着传统手工制伞的工厂了。

之所以泸洲油纸伞能在我国油纸伞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有它地理环境上的优势,这里地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度带,四季雨水丰富,竹子种类众多,柔韧性好,同时这里还是国内桐油的主要产地。

传统的一把泸洲油纸伞的制作工艺需要多达一百道的繁琐工序,并且全部靠手工制作完成。

备料是制作油纸伞的基础,如果没有好的材料,再好的工匠也很难制作出一把合乎规矩的油纸伞。

在海拔800米以上的楠竹林,做伞骨的批子与衬子选用的就是这里三年以上,并且向阳的楠竹。选择这样的竹子主要是因为它的柔韧性强。

据说在泸洲油纸伞销售最鼎盛的时期,年产可达两千万把,那么如此庞大的数量,是否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破坏的作用呢?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一下竹子的家史,或许我们就不用这么担心了,其实,楠竹是竹子家族中,生长最快,材质最好的竹种,恢复一棵60英尺的楠竹只需要59天左右的时间,而且,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表明,适度的砍伐不仅不会造成竹林的毁灭,而且更有利于竹林的发展,从而达到人于自然的和谐共存。

由于这里距离泸洲市区至少二十多公里,交通很不方便,一般采伐好的楠竹就在这里,直接加工成伞骨所需的批子和衬子了。

批子和衬子的制作是否合乎规格,就决定了一把伞骨的质量好坏。制作的工序虽然复杂,但用到的工具却很简单实用。这把尺子已经很古老了,据说还是父亲那辈传下来的。为了方便测量,它的长度与传统的批子长度相等,都是50公分。

油纸伞制作工序中的几道工序比较简单,却依然无法替换。所有的工序似乎都有他不可替代的作用,哪怕是最细小的一个环节。

像划线,看似简单随意,其实却是在为后面的工序做了记号。

刀也是有规矩的,刀上的刻度是八分,大约三厘米多,每个像这样的竹筒一般要被分成七十分之一。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