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彝族老虎笙】大虎小虎满街跑,祭祀跳舞保平安

2009-08-29 11:4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老虎笙”是一个原始、古朴、神秘的云南双柏彝族祭祀舞蹈,是云南彝族远古时期一种消灾驱邪,纳吉迎祥的原始文化,

“老虎笙”,一个原始、古朴、神秘的云南双柏彝族祭祀舞蹈,已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云南楚雄州双柏县,“笙”就是舞,舞就叫“笙”。原来,老虎笙是云南彝族远古时期(新石器时代)一种消灾驱邪,纳吉迎祥的原始文化,融汇了宗教、文学、社会和民俗学的原生态舞蹈,属巫术文化。1万多年前混沌蒙昧时期产生的舞蹈,能在民间一代一代原汁原味完整传承至今,弥足珍贵,实在稀奇、罕见,令人肃然起敬。

云南双柏有一个彝族支系称老虎为“倮马”,认为天地万物都是老虎创造的,觉得自己是老虎的后代,自称“倮倮”,传说早年当地的彝族头人都要披虎皮,死后也要裹虎皮。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是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小麦地冲彝族“倮倮”支系一年一度的“虎节”,又称“老虎笙”。老虎笙舞蹈形式,仪式由接虎神、跳虎舞、虎驱鬼扫邪和送虎四部分组成;其舞蹈形式有表现老虎生活习性的12套虎舞和表现生产劳动的一系列舞蹈。

双柏县法脿镇小麦地冲、大庄镇木久郎村,虎节祭祀活动是这样的:先由彝族毕摩请虎神,用算卦方式在村子里选出8名体魄健壮的年轻人作为8只老虎,用黑毡扎于身上作虎皮,虎耳高耸,虎尾粗壮,裸露在外的胸、脸、手、脚则用黑、黄、红、绿等颜色画上虎纹,额头上绘一“王”字,然后在脖子上挂一个铃铛,化妆成老虎的人只能表演,不得再言语。

跳虎舞时,村寨里家家户户燃香烛供虎神,待人们在毕摩的引导下把虎神从山中接回村里时,虎舞就依次在每户人家逐一开跳,从房前跳到房后,从门前跳到屋里,每户人家都要热热闹闹地跳一场虎舞。程序是这样的:八只老虎先在主人家场院里跳九圈,然后两只公虎进堂屋半跪在门槛上,两毕摩身穿无领长衫,头戴篾帽,手持竹竿和法器,竹竿上高挂一葫芦,葫芦底部通几个洞,内装火灰,站在门外两侧,将一只脚踏在“虎”背上,边摇铃铛边念经,大意是:今天是天赐黄道吉日,我们来某某家跳虎,以驱邪除魔,求虎神守卫,保佑某某家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安康……这个“驱鬼除祟”的过程,彝语称为“罗麻乃轰”。

夜晚,村头寨尾燃起篝火,跳虎的队伍绕寨而舞,最后在一块宽畅的晒场上,众虎各自用力抖动脖子上的铜铃,锣鼓叮叮咚咚,开始跳犁田、耕地、耙田、撒秧、薅锄、收割、打稻谷、扬谷等稻作生产劳动舞蹈,或重复跳老虎出山、老虎开门、老虎找食、老虎找伴、老虎搓脚、老虎勾脚、老虎穿花、老虎摆尾、老虎亲嘴、老虎性交、老虎孵蛋、老虎搭桥、老虎开路、老虎盖房等一系列居家、生活、繁殖后代的舞蹈动作,彝族群众可前往观看,若有捣乱者,老虎会用尾巴击之,被虎尾击中是件不吉利的事。

虎节从正月初八落日时开始,正月十五日出前结束,主要仪式有接虎、祭虎、跳虎、送虎等。活动期间每日增加一虎入场跳虎舞,增至15虎时,即到正月十五日为“斩扫祸祟、送虎东归”日, 15只老虎都出场后,这时雌雄老小一应俱全,全村男女老少为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摆酒祝贺,彻夜狂欢至天明方散去。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