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力格尔是一种蒙古族的曲艺说书形式,约形成于明末清初,广泛流传在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及相邻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区。
乌力格尔的汉语意思是“说书”,因采用蒙古族语表演,故又被称作“蒙语说书”。在蒙古族民间,将徒口讲说表演而无乐器伴奏的乌力格尔称为“雅巴干乌力格尔”,又称“胡瑞乌力格尔”;将使用潮尔伴奏说唱表演的乌力格尔称为“潮仁乌力格尔”;将使用四胡伴奏说唱表演的乌力格尔称为“胡仁乌力格尔”。有伴奏乐器的乌力格尔表演通常为一人自拉胡琴说唱,唱腔的曲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其中功能特点比较明确的有争战调、择偶调、讽刺调、山河调、赶路调、上朝调等。
乌力格尔的艺术积累非常深厚,节目有短篇、中篇和长篇之分,尤以长篇最为引人,《镇压蟒古斯的故事》、《唐五传》(即《哭喜传》、《全家福》、《殇妖传》、《契僻传》、《羌胡传》)、《忽必烈汗》、《黄金史》、《西汉》、《元史演义》、《青史演义》、《白音那元帅》、《春秋战国》、《大西梁》、《北辽》、《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等都是其中的经典。
乌力格尔节目的题材来源非常广泛,有的源于民间故事,如《太阳姑娘》;有的出自文人或艺人创作,如《青史演义》;有的源于民间叙事诗、叙事民歌,如《嘎达梅林》、《达那巴拉》;有的据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创作,如《红太阳》、《烟酒之害》、《整齐的林落》;还有的从汉族相类形式或文学故事移植改编而来,如《三国演义》、《封神演义》、《杨金花夺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编演的新节目有《二万五千里长征》、《刘胡兰》、《黄继光》、《女英雄郭俊卿》、《草原儿女》、《红色娘子军》、《红灯记》、《打虎上山》、《连心锁》、《金光大道》、《西沙儿女》、《创业》等。
(责任编辑:末叶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