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毕摩文化】大凉山的毕摩故事(2)
2010-05-04 10:37
早上7点我拨打他的手机,语言障碍之下,我大致知道早上走不了,他正在处理民工工资问题。当时是岁末年初,他介绍到北京的工人们回到老家,工资也
早上7点我拨打他的手机,语言障碍之下,我大致知道早上走不了,他正在处理民工工资问题。当时是岁末年初,他介绍到北京的工人们回到老家,工资也已由北京方面汇到他的账号,由他统一下发,但人员明细表却没发过来。他劝我别跟他上山了,那是一个几小时的小型仪式,走那么远不值,后天他来接我去看他叔叔家的送灵仪式,多个毕摩一同作毕,那才有意思。在我坚持之下,他说下午1点给我电话再定。但我一直没接到他的电话,打给他,不是无法接通就是关机,直到我离开美姑都再没见到他。
毕摩的职责是为人民祛病消灾,不在乎获取经济利益多少,更不会主动索取报酬。尽管作毕可能只有一只鸡、一张羊皮、一个羊头的报酬,但他不能拒绝主人的邀约。道理是这样,但难免身不由己,我想,比如那天的仪式就被耽误或延期了。当然我很理解他,深入到美姑乡村,这里仍然比较贫穷,致富是必要且重要的。
曲比达戈有两个儿子,曾经白天读书,晚上学毕,后来转到县城读书,学毕的时候已经很少了。书本知识学多了会不会和毕摩思想发生冲突?“一定的。书读多了一定区别于传统毕摩,不可能像我一样去作毕。”曲比达戈说。相比之下,他更希望孩子们念大学,到城里去工作,至于毕摩传承,“有哥哥的儿子当毕摩就行了。”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刘库的送灵法事
没能看到曲比达戈作毕,但我却辗转认识了他的叔叔刘库方格。刘库是美姑县自来水厂工人,正要为去世的父母和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举行送灵仪式。
送灵是最隆重、最复杂、规格最高的毕摩仪式。彝谚说:“汉人有钱买田土,彝人有钱做尼姆(即送灵仪式)。”而我也经常听到彝族老百姓说:“天下有两件最大的事:一件是国家的人大常委选举,一件是送祖灵。”这些都体现了送灵在彝族人生命中的重要地位。在彝族的传统意识中,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以另一种形式的继续,送灵正是将亡灵送归祖地的仪式。如果不送祖灵,“阿妈的灵魂不能附在灵竹上,还在高山深箐中游荡,找不到归祖的路。”送灵仪式多在冬天举行,因为一年的劳作之后,有足够的时间和财力。
我和刘库沿县城东面的大山而上,走在大凉山主峰黄茅埂(海拔3961米)的西缘,约一小时后,看见在最后的山峰下面有一片山间缓丘形成的坝子,这里就是刘库的老家:巴普乡塔千村。
毕摩这一古老文化能在美姑保存完好与它的地理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美姑地处大凉山腹心,周围被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雷波、昭觉、越西、甘洛等紧紧包围,境内山高谷深,天然屏障隔绝了外界,阻断了交流,使美姑成为一个文化孤岛。解放前人贩子还喜欢将从汉区掳掠的娃子卖到这里,除了这里有蓄奴的传统外,还因为娃子到了这里便再难逃脱。
送灵仪式是从家里的火塘边开始的,第二天转移到户外,第三天晚上又回到家里的火塘边。刘库进城工作三十多年,老家的祖屋已经不存,于是在祖屋原址搭了个简易的棚子代表祖屋,逝者的灵魂从这里出发,回归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