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毕摩文化】大凉山的毕摩故事(4)
2010-05-04 10:37
文革中毕摩文化被视为封建迷信,经书被毁、作毕被禁。直到80年代末期,毕摩文化才被确认为彝族传统文化的主体。文革期间,彝族人私下悄悄作毕,如
文革中毕摩文化被视为封建迷信,经书被毁、作毕被禁。直到80年代末期,毕摩文化才被确认为彝族传统文化的主体。文革期间,彝族人私下悄悄作毕,如今,虽然部分珍贵经书失传,但毕摩文化却因此得以延续。对照庄学本先生拍摄于上世纪30年代的图片,和我现场所见画面一脉相承,仪式依然散发着古老纯正的气息。
彝族毕摩世代家传,传男不传女,对老年毕摩来说,作毕、传承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断代,那罪过不亚于汉族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我在拉马乡美女峰下见到的老毕摩底惹达铁,可谓对此身体力行。
一走近老毕摩家,三条狗汪汪大叫起来,非常热闹,但如此重兵把守之下的家里却是极其简陋。地面凹凸不平,左侧用木栅栏隔出空间,关着一匹马、一头牛、十多只羊、几头猪,依然是解放前人畜混居的局面。
在牲畜圈顶上用木头隔出一层阁楼,堆放着杂草,那里是老毕摩的睡处,每天要借着梯子爬上爬下。“我嘛,身体还硬梆梆的!”底惹达铁笑着说。他今年68岁,彝族人崇拜飞鹰,他有一双飞鹰般锐利的眼睛以及鹰钩般的鼻子,是远近闻名的大毕摩。
老毕摩家的贫困和多次婚姻的折腾有关。他先后娶过4个老婆,第一次婚姻是解放前的娃娃亲,老婆是花30锭银子娶来的毕摩女儿,两人十分恩爱,但老婆不幸在31岁时去世,给他留下了两个女儿。此后的两任妻子因为生不了儿子,都以离婚告终。第4个也就是现在的老婆今年37岁,先是给他生了个女儿,然后在他64岁那年给他生了个儿子。“我没有儿子急得要命,如果还不生儿子,我只好再娶。”老毕摩说,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
火塘上的锅里有剩下的食物,底惹达铁的老婆燃起火,一家人就围着火塘吃肉喝汤。老毕摩将儿子抱在怀中,儿子点亮了老毕摩的余生,但生命无常,因此儿子才4岁,底惹达铁已经开始教他背诵经书。“我已经把全部知识传授给徒弟,如果我不在了,将来可以让徒弟再传给我儿子”。底惹达铁抚摩着他精美古旧的神扇和签筒,“这是父亲传下来的,我还要传给儿子。”传承是他常常挂在口头和心头的大事。
我原以为狠心休掉两个老婆的老毕摩一定古怪刁钻,交往下来才发现他非常宽厚,而一旦静下来,他就陷入到自己化解不开的忧伤和孤独中。一生为他人消灾解难,自己却经历坎坷,离婚对他来说完全是不得已的事。看不出他和现在的老婆之间有30岁的年龄差距,这和他年轻的心态有关——他是一位对新鲜事物有强烈好奇心和接受能力的毕摩:看见我穿的徒步鞋,他说这鞋好,游毕时翻山越岭穿它,他打听了价钱;看见我的SIGG水壶,他说这个好,游毕时用来装酒,也打听了价钱,准备半个月后到西昌作毕时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