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着眼于学科进步,理论与批评呈现出全方位跃动的态势。
新时期文艺理论与批评借助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的东风,建筑在丰厚的创作实践之上,学术争鸣热烈,艺术空气民主,研究领域拓展,呈现出一派全方位跃动的可喜局面。
新时期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现状和功能等方面的论争,更进一步深化了对于文艺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的认识,实现了美学批评与政治批评和单一社会学批评的疏离,文艺理论与批评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文艺创作实践的多样,文艺观念的变革,促成了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疆域日趋扩展。在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中,文艺研究也由封闭走向开放。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许多研究成果都被引入文艺研究领域,极大地丰富着文艺学研究方法。文艺学从单一的社会学批评方法发展成融心理学、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和结构学等为一体的多维复合的美学批评,大大提高了文艺研究的宏观性和综合性。这不仅意味着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的放大,而且意味着对文艺现象历史的辩证的理解,意味着文艺理论研究走向多维开放的结构。多学科的运用和借鉴,多维开放的理论结构,共同构成了新时期文艺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研究方法多元共存的格局。
回眸新时期走过的历程,文艺理论与批评前进的脚步是巨大的,取得的经验也是丰富的、宝贵的。但前进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一是我们缺少更多的卓有建树的文艺理论著述,缺少博大精深的理论学派,更缺少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水准、与世界上重要理论派别相媲美相抗衡的有着我们自己“发明专利”的文艺理论体系;二是理论与批评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地引进域外文化,脱离实际,故弄玄虚,牵强附会,不知所云,产生了一种开放条件下的失语症;三是某些评论弥漫着市侩主义的恶臭,或为金钱所收买,或为世情所趋遣,矫情、媚俗、胡吹、滥捧,批评沦为一种流于恶俗、令人生厌的廉价广告。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未来的理论建设中加以匡正与更新。当然,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这个时期文艺学建设的总体评判。30年中,文艺理论与创作并肩,和时代同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求真务实,勇于实践,不断在调整与探索中寻求理论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文艺批评、基础理论研究,还是文艺新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和进展,逐步走向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责任编辑: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