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强调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从文艺观念上明确提出,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艺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目的。提出文艺要在培育“四有”新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文化惠民、文化成果与人民共享,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以实现。这些文艺与人民关系方面的观念拓展,使文艺的审美性与社会功利性得到了辩证统一。它启发人们,在文艺发展、繁荣的过程中,既要尊重艺术规律,创作艺术精品,发挥文艺的审美性特征,又要注重文艺作品的创作目的、社会作用、情感内容等所必然带有的社会功利倾向,不要以“纯审美”、“纯艺术性”自诩,不要把技巧第一、形式至上、观赏性优先等作为文艺创作、文艺工作的唯一追求。
在文艺功能、作用方面的观念升华
文艺的功能、作用问题,是文艺观包含的重要内容。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推动下,人们对于文艺功能、作用方面的观念,也得到了新的升华,主要体现在:
一是认识到了文艺功能、作用的多方面构成。随着文艺与政治关系方面观念的突破,人们从单一强调文艺教育功能、认识功能的片面性中走了出来。在正确理解、发挥文艺的教育、认识功能的同时,文艺的审美功能被提到重要位置,文艺的娱乐功能更是释放出前所未有的“能量”。这些促进了文艺多样化发展、繁荣的趋势,带来了不同层面文艺竞争的格局,促成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方针的形成。同时,关于文艺功能、作用方面的观念升华,也启引文艺工作者,要切实把握艺术规律,把最大限度地全面发挥文艺所具有的多种功能、作用,作为实现文艺作品各方面价值的追求。
二是明确提出了文艺在国家综合竞争力中的重要地位。这方面的观念升华,是与整个文化建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提升的地位相伴而行的。文化被作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指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文艺历来是陶冶人们道德情操、抒发人类美好理想、丰富人们艺术享受、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领域”。明确文化(文艺)在国家综合竞争力中重要地位的观念升华,使包括文艺在内的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并纳入到国家整个发展蓝图之中,纳入到科学发展观的统筹框架之列,提升了整个文化(文艺)的发展层面,体现了党和国家及社会对文化(文艺)的重视,给文化建设、文艺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强调了文艺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文艺可以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并揭示了文艺与民族精神的不解之缘,指出“中华民族的精神,不仅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里,也反映在几千年来我们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艺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杰出文学家、艺术家的精神创造活动中”。正是这种对文艺与民族精神相互养育、齐驱并进的观念升华,点燃了文艺家们表现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脉搏的激情,以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发展、弘扬、光大为己任,将在深入现实生活中所获取的感受、题材、主题、形式等,汇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去,尽力使自己的文艺成果实现民族精神的现代构建,真正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责任编辑: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