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来,便是荀子了。从凄凄惶惶的贵族没落少年到特行独立的大丈夫,到荀子,竟突然蜕变为一个端庄明慧的淑女,循规蹈矩的君子。端庄明慧的淑女是做妻妾的好人选,循规蹈矩的君子是做臣子的好材料。写到这里,聪明的读者会觉出我对荀子的极大不满。是这样的,我老实招认。但这是事出有因的,你着他《成相》篇中的宣传鼓动诗:
曷谓贤?明君臣。
上能尊主爱下民。 (其五)
辨治土下.
贵贱有等明君臣。(二十五)
明于君臣之分,谨守臣道。臣道是什么呢?就是区分贵贱上下,以“礼”的秩序安顿天下,然后己上尊君,下爱民。做一个忠心耿耿勤于事务忠于职守的幕僚。
臣下职,莫游食,
务本节用财无极,
事业听上,
莫得相使一民力。(四十六)
守其职.足衣食.
厚薄有等明爵服。
利往(唯)卯(仰)上,
莫得搜与孰私得。(四十七)
读起来平平仄仄,可摇头,可晃脑。乒乒乓,乒乒乓,不要游食要仰上。且慢摇头晃脑地陶醉罢。不要“游食”,而要忠于一个主子,利唯仰上——一切生活来源须仰仗主子的供给。这样,“守其职”的幕僚,也就可以得到赏赉,“丰衣足食”了。不需要也不能去擅自搞一点“私得”。从主动方面着,自愿去做笼中鸟池中鱼,这种人格与孟子、庄子差别太大,不可能让我尊敬。从被动方面看,荀子竟然要从剥夺经济独立权着手,来剥夺人的思想独立行为自由,这够狠的。读这样的句子我也不可能对荀子有好感。更要命的,他竟然还兜售“持宠处位终身不厌之术’,这实在是古典的厚黑学了:
主子尊重自己使自己富贵呢,就要又恭敬又逊退;主子信任宠爱自己呢,就要懂得谨慎和谦让;主子专任自已呢,就要又拘谨又周详;(万不可张狂);主子接近自已呢,就要恭敬顺从而不邪妄;主子疏远自己呢,就要忠贞纯一而不违背;主子斥退自己呢,就要满怀畏惧而不能怨恨!地位高贵了,不能奢侈浮夸;受到信任了,不能惹起嫌疑;权力很大时,不能擅自专权;财利到来时,要觉得自已的善行还不足以获得,要先表示谦让之意,然后才去接受。福事到来,要和悦地去处理;祸事到来,要稳静地去处理。富了,要广泛布施;穷了,要节约财用。可以处贵,可以处贱,可以处富,可以处贫,可以被杀掉,而不可以做坏事——这便是保特尊宠,守住官位,终身也不被废弃的方术!
[原文:主尊贵之则恭敬而僔,主信爱之则谨慎而谦,主专任之则拘守而详,主安近之则慎比而不邪,主疏远之则全一而不背,主损绌之则恐惧而不怨。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处谦,任重而不敢专。财利至则善而不及也,必将尽辞让之义然后受。福事至则和而理,祸事至则静而理。富则广施,贫则用节。可贵可贱也,可富可贫也,可杀而不可使为奸也。是持宠处位终身不厌之术也。《仲尼》]
你看这种语气、人格,与孟子、庄子,有多大的距离?这真正是乡愿,是工媚暴政大盗的乡愿;这也真正是妾妇,是被孟子斥贵过的,“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
你再看他在《臣道》篇中论为臣之道:
事奉君主却不顺从的人,是不敏捷的人;敏捷而不顺从的人,是不恭敬的人;恭敬而不顺从的人,是不忠的人;忠诚而不顺从的人,是不能成事功的人;能成事功而不顺从的人,是没有德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