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义”这一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是普遍存在、广为盛行的(结义不仅包括兄弟关系,还包括父子关系)。特别是生逢乱世,无论是市井小民,还是达官显贵,往往都有几个拜把兄弟。而那些江湖中人,磕头拜把子更是安身立命之本,没有几个好哥们、好弟兄,是没有办法在江湖上混的。
历史上最著名的当属桃园刘、关、张三结义,夸张一点说,这一结义改变了当时的政治局面,说改变了中国历史也不算为过。另外著名的结义还有残唐五代时的李克用和他的十三太保,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三弟兄。江湖绿林中的结义故事就更多了,像《说唐》里秦琼等39条好汉贾家楼结义,《三侠五义》中的五鼠弟兄。这类故事中最著名的就是《水浒传》108条好汉大结义。
为什么刘备要和关、张结拜?国人这样做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心理结构和民族—文化传统?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起源自原始氏族公社,而氏族公社得以建立和维系的基础则是血缘关系。进入文明社会后,血缘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仍是人的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具体的中国,自周公创立宗法制度,家国同构,血缘关系及婚姻关系成为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核心。儒家强调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种人际关系,除了君臣关系是父子关系在国家形式的翻版,其他四种主要属于个人私生活领域。
在四种人际关系中,有些是固定不变,人一出生就固有的,且数量有限,像父子、兄弟关系。即使如夫妻,也是基本稳定的。只有朋友关系是可以无限扩大的。所以,一个个体为了获得更多的外界的帮助和支持,就可以尽可能多的交朋友。朋友关系是兄弟关系的扩大和延伸。
既然儒家已经把朋友列入五伦之一,为什么人们还要在朋友的基础上再加深一步,成为结义兄弟呢?